一米范文>教师教学>课件课稿

《致橡树》说课稿【优秀9篇】

2022-09-25 19:17:35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一秘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9篇《《致橡树》说课稿》,可以帮助到您,就是一秘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致橡树》教案 篇一

致 橡 树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的主题。

2、品味诗的意境,把握诗的内容和艺术手法,背诵诗歌

3、理解诗中意象的意义。

4、理解诗人的爱情观,培养独立自尊的人格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5、初步懂得鉴赏新诗的一般方法并体会其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意味隽永的特色

难点 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情感意蕴。 学生间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相结合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爱情是永恒不老的话题,“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鸟”的比翼双飞,“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心心相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为泪始干”的忠贞不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歌颂她的圣洁、美好,表达自己爱情观。在西方,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扔下她作妻子和母亲的“最神圣的责任”,对她的丈夫海尔茂说:“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所以现在我要离开你”时,一个从西方宗教桎梏下的新女性复活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另一位中国当代女诗人的一首另类的爱情绝唱。让我们倾听女诗人的心声,倾听新

1时代爱情宣言——《致橡树》。

二、初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一)范读,学生听读

要求:注意节奏和重音,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地说一下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二)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这首诗有极强的节奏感,长短句错落有致,许多诗句两两对应,朗读时有跳跃感。感情基调理智、冷静。

三、说一说,分析诗的内容

(一)初识诗歌

1、走进作者

舒婷:1952年出生。原名龚佩瑜,福建厦门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7年后,她的诗陆续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引起了诗坛广泛的关注。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作品198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双桅船》(荣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诗集一等奖)。其后出版的诗集有《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和散文集《心烟》等

2、朦胧诗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蕴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杨炼、梁小斌等。

3、解 题

本诗完整的标题应该是什么? 明确:木棉致橡树 木棉的自白

(二)鉴赏第一部分

2(1)这是一首怎样的诗?爱情诗?爱情哲理诗?作者又是如何把抽象的主题形象地表达出来的?

明确:爱情诗。借助了一系列的意象。

(2)第一部分写了那些意象?对这些意象诗人是持什么态度?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诗人持否定的态度。 诗人为什么要否定(因为它们代表了不同的爱情观:①极力攀附②单方痴恋③一味奉献 ;这种爱情,爱的双方没有平等、独立可言。)

具体分析:首先,攀援的凌霄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只知“攀援、依附”不独立。

其次,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因为这种鸟儿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

第三,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诗人在这里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不认同。因为泉源只知道“送去慰藉”,险峰只是做了“陪衬”,而“日光和春雨”却只知道爱抚。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好像忽略了“被对方爱”的权力。

(3)作者写到“日光”、“春雨”两个意象时,不像前边有完整的句子。如果让你补充完整,这两个句子该怎么写? 参考写法:

甚至也不止日光,用慷慨的光热,使你容光焕发 甚至也不止春雨,用无声的甘露,为你洗去一路风尘 甚至也不止像日光,照亮你的前程,温暖你的心灵; 甚至也不止像春雨,播洒爱的甘霖,滋润你干涸的心田。

3(4)如果去掉前面这六个意象,诗歌的表达效果会如何?

明确:不形象,无法使人产生强烈而深刻的印象,更失去了耐人寻味的效果。

指导:这一部分中诗人以六个比喻句直接列出六个否定的意象,激昂强烈的感情如大江之水一泻千里,不可阻挡,仿佛吐尽千百年来积压在女性心中愤恨不平的块垒,是反抗,是挣脱,是战斗,诗人以一个勇敢的斗士的面貌出现,这部分的旋律是昂扬、奋发、向上的,同学们在朗读时要读得刚劲有力,慷慨激昂。 (5)学生齐声朗读。

第二课时

(三)鉴赏第二部分

(1)在前一部分,诗人用昂扬的激情对传统的爱情观作了否定,那么诗人到底向往什么样的爱情呢? 请一名同学读第二部分。要求其余同学们在诗中划出描写橡树和木棉的诗句。分析木棉和橡树的形象,并指出其象征意义。 明确:

橡树: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坚毅刚强、敏锐有力——象征男性的阳刚之气 木棉: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美丽热烈、真挚柔韧——象征女性的阴柔之美

(2)诗人在诗中倾诉了怎样的理想爱情(向往)?请分别找出相对应的诗句。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相互依存,紧密结合;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精神默契,感情交融,灵犀相通,心

4心相印。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 ——相互平等,彼此各有一方土地,各有一片蓝天。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同甘共苦,既独立,又相依。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是指事业和国家。古人云:择偶须偕千秋业,爱有源头情不竭。爱一个人,更要爱对方的事业和理想,爱对方的民族和国家。这才是爱情的最高境界。诗人抒发的是一种新时代的爱情理想,但伟大的爱情不仅只爱对方,更要爱对方的事业,爱对方生活的土地,这才是爱情的升华,才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指导:这一部分中诗人的感情抒发是平缓的,从前一部分的激昂中跌落下来,诗人以女性的温柔,真挚细腻、缠绵悱恻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梦想,像小溪流水潺潺,如木棉在清风中摇曳。请大家仔细品读、体味。 (4)请同学们带着上述感情品读诗歌的第二部分。 小结:

(1)作者以橡树和木棉两种高大壮美的乔木象征男性美和女性美,用它们比邻而居、并肩站立的形象来象征男女之间的理想爱情。诗人通过“木棉”的自白,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新时代崭新的爱情观。

(2)诗人所表达的爱情观与传统的爱情观其最大的区别在于,作为爱的双方必须保持人格的独立与平等,尤其作为女性更应强调自身的尊严与价值,而不能成为男性的附庸。这其实是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所发出的呐喊。

(3)周恩来总理说过:“青年是黄金时期,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5现在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造,学会生活,要努力使自己长成一棵茂密的参天大树。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沉稳坚定的步伐,有自信坦诚的目光;他才会去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他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如果过早地涉猎这个禁区,那只会品尝一杯苦辣的酒、一颗酸涩的果。最后祝愿同学们在将来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爱情。

(4)欣赏新诗,体会其特点。

远和近

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这是一种错觉。诗人在瞬间产生的错觉中悟出一种深意:人与自然(云象征自然)是和谐的,人与人是隔膜的。作者渴望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六、课文总结

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想的爱情。一改明白如话,几近分行散文式的特点,意蕴深厚而不求显露,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和回味的余地。但也使得许多诗失却了传统的明朗色调,蒙上了一层朦胧色彩。 附:板书设计

致橡树

内容 态度 结构

6主题

凌霄花、鸟儿

源泉、险峰 依附、衬托、牺牲 橡树 否定 破 追求地位的平等

日光、春

心心相印的爱情

木棉----------对等--------- 橡树

七、作业

背诵《致橡树》这首诗歌

肯定

《致橡树》教案 篇二

一、导入

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令人痛苦,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 是啊,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 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 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 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爱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而有部电影则忍不住困惑地问道《爱情啊,你姓什么》?! 是啊,爱情啊,你到底姓什么? 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 (板书:木棉的自白)

二、作者简介

舒婷,当代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1952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她从小就喜欢朗读诗歌,可是少女时代刚刚结束,十年动乱就将她推进了风雨之中。1969年她到福建西部山区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家庭的变故和她个人的遭遇使她倍受痛苦和磨练,也为她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诗集《双桅船》获全国新诗优秀奖,而她的《致橡树》则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品。《致橡树》写于1977年,一般把它看作是一首爱情诗。在诗中,诗人没有流于狭小的爱情圈子,而是以新颖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为当时新诗中的爱情描写吹进了一股新风。

三、初读诗歌,体会诗歌否定的几种传统爱情观

1.朗读。师:那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呢?人们的爱情观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先来听听舒婷是怎么说的。

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和重音,感情基调理智、冷静。)

齐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这首诗有极强的节奏感,长短句错落有致,许多诗句两两对应,朗读时有跳跃感。)

师:想想此诗目的是阐述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观?也就是作者认同的、赞同的一是种什么样的爱情观?(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

明确:不,这些都还不够。

师:“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什么?(这些指的是哪些?)

明确:否定旧的、传统的爱情观,有否定就得提出肯定的东西,从这里引入崭新的爱情观。(也就是从这里把诗歌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不认同的爱情观,一部分是认同、肯定的爱情观。)

2.解读第一层:体会作者在诗中否定了哪些世俗的、传统的爱情观。

(1)集体朗读第一层。

(2)师问:诗人在这一层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3)作者通过这些意象否定了哪些世俗的爱情观?

明确讲析:

一方攀附:

A.攀援的凌霄花

它是一种藤本植物,没有直立的茎,但它为追求高贵的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顾一切向上爬,完全置身的人格尊严不顾,借橡树来证明自己价值的存在。

B.于是它也很骄傲,炫耀自己。那么在作者看来,它有没有资格骄傲、炫耀?

(没有,因为它的生存方式是“攀援”,它没有自己的主干,它是靠别人的力量上去的。)

C.这让你想起怎样的女性或婚姻关系?(“夫贵妻荣”、“攀龙附凤”的依附关系。今天,“傍大款”者还想通过依附“高贵”的丈夫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现代女性绝不做“以丈夫为职业”的女人。)

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给以否定,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单方痴恋:

A.小鸟,还是痴情的。体现在哪里?它只知道在绿荫下跳来跳去,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却不知道在绿荫外面还有可以让它展翅高翔的自由天空。

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记了为自己歌唱,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只知死缠烂打、一厢情愿,反复唱着单调歌曲、频频示爱,它固然痴情,但双方没有共同的根茎,没有共同的基础,这种爱是不稳固的,是一种无资格、不般配的爱。

B.这让你想起怎样的女性? (甘愿做男性的附庸、花瓶、家庭笼中的小鸟,在男性的阴影中麻木丧志,在男性的恩宠下迷失自我的女性,这是单方地痴恋。)

一味奉献:

A.放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画。

B.这是一泓清泉,它给人们送来清凉,在炎热的夏天,看到这样一泓清泉,是会让人心旷神怡的,但是为什么作者连这样的清泉也否定了?(因为它所采取的态度是“长年送来”,而且橡树对它没有任何回报。)

C.提示:我想给大家念几句歌词, 选自艾敬的《外婆这样的女人》:“女人,女人,这一生啊,为了谁而活着;女人,女人,这一生啊,为了他和他的孩子们。情窦初开时为爱牵引,瓜熟蒂落时为爱受困,人到中年时残花败叶,人老珠黄时为着儿孙??”

外婆这一生过得怎样?

(把一生给了他和孩子们,为了别人而活,没有一刻是为了自己活的,这就无所谓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并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所以从人格价值的维护和保持看,这种一味的奉献不足取。虽然从道德情感方面说是高尚美好的,但从人格价值的维护和保持来看是不明智的,而且从爱情关系的维系发展方面看也未必是明智的)

让学生举例。教师补充举例:一对夫妻本是大学同学,婚后女子为支持男子的事业而甘心放弃自己的事业,在家操持家务,十几年过去了,男子事业有成,而女子没了事业青春不在,最终因无共同语言而分手。

D.险峰让橡树长在其上,从而使橡树显得更高大、伟岸,它只是作为一种衬托,默默支撑着大树甘愿作他人的陪衬,也是爱的给予者、奉献者形象。

E.对于日光、春雨作者是否否定?——从字面看似乎没有否定,其实是有否定的(从“不,这些都还不够”看出) 从存在以来,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永无止境地奉献,滋润着橡树、沐浴着橡树,树是有形的,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春雨、日光是无形的,来无影去无踪,他们为了橡树的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却忘记了给自己一个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贵,却容易丧失自我,结果难免另人遗憾。

3.教师小结:以上三种传统的爱情观,都是以牺牲一方为前提的。是一种“一味奉献、自我牺牲”的爱情。(板书)传统的爱情观显示爱的双方的结合,并不是人的感情和价值的平等的结合,往往是权势和财势的结合;结合的双方也往往是主导和从属、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失去了爱的本质。所以现代女性应摒弃“男性中心”的世俗偏见和“女人支撑男人,男人支撑世界”的成就替代观,不能一味地牺牲自己而“为他人作嫁衣裳”。 作者是持否定、批驳的态度的。 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四、精读第二层,了解诗人追求的爱情观

师:那么,作者向往的爱情观是什么样的呢?同学们一起来看下面的部分,看看能不能找到作者的态度!

1.学生集体朗读第二层。

2.理解意象“木棉”。

师:诗人在这一层里提出了“木棉”这一形象。象征女性阴柔之美的物象很多,如柳丝、蒲苇、水,比方有一首歌里这样唱道:“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从传统意象来看,好像水更能表现出女人的阴柔之美,作者为什么单单用木棉来象征女性? 学生讨论后归纳明确:水虽然能表现出女人的柔美,但是水绕山走,给人的感觉总有点依赖之感,缺乏独立性;而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橡树站在一起,平等独立,又不失女性的温柔之美。

师:诗人认为具有阳刚之气的橡树和具有阴柔之美的木棉应该保持着怎样一种爱情呢? (用文中的诗句来回答!)

明确: (1)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形象,他们二者应该是并驾齐驱,不分高低的,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

(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既有独立的人格,又有精神上的默契,灵犀相通,相敬如宾。

(3)“我们分担寒潮、风雨、霹雳。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中的“寒潮、风雨、霹雳”和“雾蔼、流岚、虹霓”各比喻什么?

—— “寒潮、风雨、霹雳”比喻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雾蔼、流岚、虹霓”则比喻生活中的快乐与成功。

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没有他人,两人互通心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并分担、共享生活中的一切,才会有真正的爱情,真正的女性独立。 (简单的说就是:同甘共苦) 师:作为爱的双方应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呢?

① 橡树:“你有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师点拨:铜、铁、刀、剑、戟都说明橡树坚毅、刚强、有力,作者在这里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做刀、剑、戟,枝干像铜、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应具有坚毅、刚强、矫健的阳刚之美。

②师问:女性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师点拨:红硕的花朵,说明木棉的美丽、热情、真挚,体现了一种女性的阴柔之美。即:青春秀美、充满生机,既有美丽的外表,也要有丰富的内涵。

“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难以理解, 沉重的叹息从自古以来中国女性的地位与遭遇上加以体会。

师分析:中国漫漫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一部分人意识到自己不公平的待遇,试图反抗,却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另一部分人却没有意识到,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一样从属于男性。现代社会依然,男女地位还不能完全平等,女性要追求平等,就要付出代价。女诗人作为新时代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了沉重的叹息。 英勇的火炬:突出了女性还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英勇、顽强、热情的品质,能给人带来力量、温 暖。因此,作者认为女性除了外在美还要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涵。以上,所有这些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② 那么,真正的爱情应当是怎样的呢?(用诗歌中的诗句来回答)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相爱的人最终是共享幸福人生的。这是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心心相印、甘苦与共。这种爱情才是最坚实的。

④诗的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男女生齐读:“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在诗人看来,爱不仅只爱对方,还要爱他的事业,他生活的土地,简言之——爱他所爱。爱乌及乌,这是一种升华了的爱情,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五、教师总结:

诗人开头先否定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爱情,是按照先破后立(板书)的艺术构思来表达作者心中的爱情的。

六、联系实际,学生谈心中的爱情

1.学生谈通过学习本文,对爱情有什么新的认识。

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对爱情的认识。(深刻理解感情,深入挖掘内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表达情感的能力)。

2.教师总结: 是啊!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也是幸福的,同学中不乏已有恋爱现象,但同学们思想未定型,心理尚未成熟、经济未独立、事业未确定方向。那么,我们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首先学习文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棵努力向上,根基牢固的大树,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能与你在一起热爱生活、拥有生活的另一棵大树!在将来才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生活、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我相信,同学们沐浴在爱的阳光里,必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我们要让自已的头脑充实起来,要丰富了自已的内涵,同时也要让自已独立起来,这样才能有找到一份长久的爱情!)

《致橡树》优秀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 领会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2、 把握诗中的象征手法。

3、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a. 把握诗中的意象及形式结构所孕含的感情,理解诗中所倡导的新型爱情观。

b. 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

1、 诵读感悟法

2、 探究式阅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人吟唱它的美好,写下了隽永而感动的诗句:“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情意绵绵、含蓄蕴藉的诗句让我们对美好的爱情充满了浪漫的憧憬。但爱情必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带来柔情蜜意的同时,也会伤及灵魂深处,那么如何处理爱情、建立正确的爱情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读当代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也许会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

二。 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龚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石码镇,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今在福建文联工作,她的诗集有: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等,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作奖。

三。 整体感知

1、 伴着音乐放全诗的影音文件,教师范背全诗。

(解说:教师有感情地范背,便于学生进入诗的氛围,奠定理解、感悟的基础)

2、 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与节拍。

四。 具体研习

1、 集体朗诵诗歌的第一层(1—13句):学生思考:本部分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意象有何特点?诗人通过哪些词语来表明自己的态度?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明确:诗人用“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意象均表现出完全的依附或一厢情愿式的无偿付出自己的特点。诗人用“不像”、“不学”、“不止像”等词语表明自己的态度,表现诗人对旧的观念、旧的伦理的强烈否定和坚决反叛,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的角度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为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的价值的抗争决心跃然纸上,这义无反顾的决心,似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

2、 找一位同学朗诵后半部分,然后讨论:诗中的“木棉”和“橡树”有何深刻含义?

学生讨论后明确:诗人运用象征手法,以橡树、木棉分别象征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阴柔,橡树的“铜枝铁干”,木棉的“红硕的花朵”,正是阳刚和阴柔的具体形象,所写的“木棉”的热烈、温情、柔韧、美丽就是女性的阴柔之美,而“橡树”的昂扬、坚毅、果敢、强壮,就是男性的阳刚之美,二者各具特长,又各展风采,二人即相知相恋相依,又独立、平等、互相尊重,表达了诗人共建新型的现代爱情价值观念的愿望。

3、 细读文章后半部分,揣摩作者所表达的爱情观是怎样的?

经教师点拔后明确:诗人以独白的口吻,表现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反思,她不是以单纯的容貌和柔情取悦对方,成为对方的陪衬和点缀,而是并肩携手、互尊互重、互敬互爱、自由平等、心心相印,一起同甘共苦,在思想情感和形体上达到完满的结合,即追求同一的生活信念、人生理想,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样的爱情才是真正崇高伟大的爱情,才会“终身相依”永不分离,诗人在冲破传统爱情观念的同时,洋溢着一种强烈的现代意识,流贯着新时代的特征,诗人所向往并为之讴歌的爱情,乃是人格独立,地位平等、互不依附,而又在祖国的土地上坚持各自的岗位,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共同战斗而凝结起来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才是崇高的、伟大的。

4、 总结拓展引导:

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和憧憬,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婚姻关系理智、冷静的思考,流露出一个现代女性内心的期待和渴望,它是中国女性关于爱情理想和人格理想的宣言。她摒弃金钱和权势装饰的虚假情爱,以及女性对男性的依附,追求的是独立的人格和自我的价值,虽然全诗情调温婉,但却锋芒潜藏、尖刺直指陈腐的爱情婚姻观,令无数青年读者倾倒。同学们,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要选择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但我们一定要把握好爱情的舵,假使一种爱情不能使一个女性的人格更趋健全、完美,那么此种爱情并不是称道、健康的。优美的爱情要求我们不断汲取养分,不断强壮、完善自己的筋骨,找到灵魂的皈依一份幸福的爱情就会在不远处等着你。

高一语文《致橡树》教案 篇四

一、教材分析

1、知识内容

本课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致橡树》内涵的把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2、地位和重要性

《致橡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一册的必修内容,是高考考查的内容范围;通过对这一节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关于舒婷关于朦胧诗的知识,又可以加深对意象概念、象征手法的理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3、教学目标

根据《致橡树》一课的教学大纲及它在高中语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三个维度设计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作家作品,加深对当代诗特点和发展趋势的认识。

(2)能力目标:

继续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仔细品味意境与情感的能力及作品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难点:

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色。

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与主题。

5、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诵读感悟法、探究式阅读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方法。

这一节属于意象比较强的一节课,因此首先我布置学生预习,对有疑问的地方划上着重号,在上课开始时通过放配乐朗诵、学生齐读、个别同学单独读等方式使学生对诗歌大意有初步的了解。

然后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师生共同讨论的学习方法;运用设问、反问、疑问的教学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紧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学生才有可能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主导”。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对问题产生深刻的思考、探索,在此时教师再稍作一点点启发、点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体现了素质教育中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投影可以加大一堂课的信息容量;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鲜明地得到展示。

三、学习方法

诗歌可以点燃生命的激情,升华人的的情感价值和理想境界。基于此,中学阶段必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鉴赏新诗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意象解读新诗的能力。

“重美读”是新诗的重要学习方法。诗歌的美感是自己体会出来的。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阅读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来不断加深、强化,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找出意象、分析意象。

诗通过意象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解读诗歌的关键在于意象的准确把握与深刻理解。意象即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同一种事物在不同诗人眼里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凌霄花”在舒婷的诗中是攀附权贵的象征,是被完全否定的,但其有向上攀缘的特征,完全可以作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象征。意象掌握了,诗歌的大意就可以把握了。

诗歌往往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含义,挖掘出意象的象征意义,诗歌就完全解读了。要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类比式联想,领悟诗歌的情感与主旨。

四、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分四个阶段即新课导入、新课讲解、拓展阅读及结束阶段。在每一阶段教学中,我力求发挥学生主动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启发、引导为教师的责任。

(一)导入阶段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人说:亲情是根,让生命延续;友情是叶,让生命舒展;爱情是花,让生命绚丽。他把人生最绚丽的部分归结于爱情的美好。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它的美好或抒发失意的爱情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与煎熬,表达自己的爱情观。“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其中精彩的几笔。那么当代诗人舒婷又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倾听这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吧。

(二)新课讲解阶段

1、诗人否定了什么样的爱情观?

通过六个意象分成三组,通过凌霄花否定了攀附式爱情,通过鸟儿否定了痴恋式爱情。不满足于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的一味奉献,为下文提出崭新的爱情观做铺垫。

2、诗人提出了什么样的爱情观?

诗人通过橡树与木棉两个大的意象,正面提出了崭新的爱情观。她认为精神上的独立与平等是双方相爱的基础,双方应该心灵相依、互相扶持、互相尊重、心有灵犀,双方要以独立鲜明的个性出现,要能够命运与共。同时提出爱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爱对方坚定的信念、执著的追求与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3、通过比较阅读《致橡树》与《我愿意是急流》,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致橡树》以女性视角否定了攀附、依恋式爱情,不满足于一味奉献式爱情,她所追求的爱,是双方的彼此平等。而且认为只有在人格价值各自独立上,才能有真正平等基础上的互相理解。

《我愿意是急流》有比较明显的男性视角,在两个系列的意象群中,他始终把男性作为时代的挑战者、社会的主宰者,为了心爱的人可以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三)拓展阶段

1、指导学生阅读舒婷的另一首代表作《双桅船》

本诗同样运用了象征手法,以“双桅船”与“岸”象征相爱的双方,认为人在追求坚贞爱情的同时,崇高的理想更不能放弃。

2、指导学生阅读中国传统文学中关于爱情观的描写。

以白居易的《长恨歌》和李商隐的《无题》为例,加深对本诗和传统诗歌的了解。

(四)结束阶段

让学生做课本P14第二题。通过作业反馈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效果,以便课后解决学生尚有疑难的地方。

总之,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抓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是“主导”,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优化整个教学。

《致橡树》说课稿 篇五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致橡树》。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6个方面进行阐述。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致橡树》选自北师大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拓展模块“选文突出经典性,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和精神成长的范本”(见拓展模块前言“编写指导思想”)

《致橡树》是第二单元第三课,是教材中唯一一首现代爱情诗,意象生动,语言优美,立意鲜明,像一把钥匙,为学生开启了鉴赏诗美的大门(工具性);如一座闪耀着理性光辉的灯塔,为在爱情中迷茫的人们指明了方向(人文性)。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的诗歌学习,他们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对爱情充满向往,却又价值观模糊,需要正确的引导。这节课,我将针对学生的特点展开有效教学。

教学目标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审美情趣,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根据以上要求和学情特点,确定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继续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品味语言的能力

2、增强学生表达能力,为将来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体会诗歌之美

2、通过分析意象、品味语言、自主合作,探究诗人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分析意象,品味语言,明确诗人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依据:意象生动鲜明是本课的特点,准确把握意象的内涵才能理解诗歌的主旨)

难点:理解诗人的爱情观,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依据:由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限制,如何引导就成了难点)

教法和学法

(依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和本人的教学特点高一《致橡树》说课稿高一《致橡树》说课稿。确定以下方法。)

教法

1、诵读法:教师声情并茂范读诗歌,指导学生准确诵读。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解决,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情景创设法:运用多媒体视频、图片、音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学法

1、诵读法: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交替进行。

3、自主、合作、探究法: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完成诗歌的鉴赏

(教法与学法在教学过程具体阐述)

教学过程(一课时,40分钟)

(依据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设计以下四个环节)

激情导入 ―― 品析诗歌 ―― 拓展提升 ―― 课后延伸

(4分钟) (18分钟) (17分钟) (1分钟)

● 环节一:激情导入(4分钟)

创设情境(1分钟)

播放爱情为主题的背景音乐和图片,师生吟诵关于爱情的诗句。

(设计意图)旨在调动学生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唤起学生的美感,为欣赏诗歌营造良好的氛围。

知人论世(3分钟)

初中已经学过舒婷的作品,由学生自己介绍,老师补充。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是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便于理解诗歌的主旨。

● 环节二:品析诗歌(突出重点)(18分钟)

☆通过三个步骤突出重点的学习

(一)激情诵读,感知音乐美(7分钟)

1、深情范读――配柔和的背景音乐和图片,教师声情并茂范读诗歌

3、学生朗读――学生朗读诗歌,教师指导节奏,语调,重音等

(二)探究阅读,鉴赏意象美(7分钟)

学生分组阅读,回答问题

第一组读1-13行,回答――

1、诗人选取了哪几个意象?

2、这些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

3、他们与橡树之间分别是什么样的关系?

4、作者的态度是什么?

第二组读14-36行,回答――

1、诗人选取了哪两个意象?

2、他们分别象征什么?

3、表明他们之间关系的语句有哪些?

4、诗人主张的爱情观是什么?

(设计意图)按照“分析意象――品味语言――明确爱情观”的鉴赏方法,设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通过合作探究,逐步明确诗人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三)角色朗读,体验情感美(4分钟)

男女生分读、合读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的性别意识,体验男性或女性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形象,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 环节三:拓展提升(突破难点)(17分钟)

☆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突破难点

(一)比较阅读(5分钟)

比较《致橡树》与《我愿意是急流》在意象运用和爱情观上的不同

(设计意图:同类诗歌比较,检验了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引出讨论话题)

(二)自主探讨 (6分钟)

对两种爱情观(《我》牺牲自我,无私奉献的爱情观和本诗的爱情观)的看法

1、针对学生喜欢娱乐八卦又缺乏辨别力的特点,讨论“王宝强离婚事件”(反面)

2、播放《简爱》电影片段,诵读简爱经典语句。(正面)

学生在对比讨论中,明白爱的真谛,总结出爱情的密码:自尊、平等、独立、奉献、包容、坚贞等,完成对本诗爱情观的理解和提升。

(三)延伸思考(6分钟)

中学生应该如何对待早恋?

(设计意图)在整个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结合个人体验,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老师不做错或对的评价,只做巧妙引导,讲《蝌蚪与毛毛虫》的爱情故事,让学生讨论后明白:对爱情的向往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但现在的他们,就像蝌蚪与毛毛虫,会有很大的变数,如果过早的恋爱,带来更多的将会是苦涩与伤害,只有在身心都成熟之后,才能收获到甘甜的爱情之果。

● 环节四:课后延伸(1分钟)

巩固作业(二选一)

1、假如你正上初中的表妹早恋了,请你给她写一封信,表达你的看法。

2、模仿本诗,写一首《致木棉》

拓展作业:

课外阅读名著《简爱》

(设计意图)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作业,调动积极性,巩固课堂知识,拓展课外阅读高一《致橡树》说课稿教案

◆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提纲式设计,重点突出,思路清楚。

《致橡树》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亮点:

教学过程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并体现出一定的时代感和针对性。

(1)时代感:讨论话题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社会热点展开

(2)针对性:针对学情特点展开教学

不足及改进措施:

1、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我的语言比较生硬,有明显说教痕迹。以后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实践,与学生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提升自己语言艺术,使教学更有效。

2、学生的表达、思辩能力还不够强,除了上课多指导外,要鼓励学生参加演讲、辩论等活动,将课堂教育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致橡树》教案 篇六

《致橡树》教案

教学目标 1、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的主题。

2、品味诗的意境,把握诗的内容和艺术手法,背诵诗歌

3、理解诗中意象的意义。

4、理解诗人的爱情观,培养独立自尊的人格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5、初步懂得鉴赏新诗的一般方法并体会其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意味隽永的特色

难点 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情感意蕴。 学生间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相结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爱情是永恒不老的话题,“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鸟”的比翼双飞,“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心心相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为泪始干”的忠贞不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歌颂她的圣洁、美好,表达自己爱情观。在西方,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扔下她作妻子和母亲的“最神圣的责任”,对她的丈夫海尔茂说:“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所以现在我要离开你”时,一个从西方宗教桎梏下的新女性复活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另一位中国当代女诗人的一首另类的爱情绝唱。让我们倾听女诗人的心声,倾听新时代爱情宣言——《致橡树》。

二、初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一)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要求:注意节奏和重音,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地说一下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二)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这首诗有极强的节奏感,长短句错落有致,许多诗句两两对应,朗读时有跳跃感。感情基调理智、冷静。

三、说一说,分析诗的内容

(一)初识诗歌 o

1、走进作者

舒婷:1952年出生。原名龚佩瑜,福建厦门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7年后,她的诗陆续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引起了诗坛广泛的关注。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作品198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双桅船》(荣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诗集一等奖)。其后出版的诗集有《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和散文集《心烟》等

2、朦胧诗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蕴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

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杨炼、梁小斌等。

3、解 题

本诗完整的标题应该是什么? 明确:木棉致橡树 木棉的自白

(二)鉴赏第一部分

(1)这是一首怎样的诗?爱情诗?爱情哲理诗?作者又是如何把抽象的主题形象地表达出来的?

明确:爱情诗。借助了一系列的意象。

(2)第一部分写了那些意象?对这些意象诗人是持什么态度?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诗人持否定的态度。

诗人为什么要否定(因为它们代表了不同的爱情观:①极力攀附②单方痴恋③一味奉献 ;这种爱情,爱的双方没有平等、独立可言。)

具体分析:首先,攀援的凌霄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只知“攀援、依附”不独立。

其次,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因为这种鸟儿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

第三,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诗人在这里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不认同。因为泉源只知道“送去慰藉”,险峰只是做了“陪衬”,而“日光和春雨”却只知道爱抚。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好像忽略了“被对方爱”的权力。 (3)作者写到“日光”、“春雨”两个意象时,不像前边有完整的句子。如果让你补充完整,这两个句子该怎么写? 参考写法:

甚至也不止日光,用慷慨的光热,使你容光焕发 甚至也不止春雨,用无声的甘露,为你洗去一路风尘 甚至也不止像日光,照亮你的前程,温暖你的心灵; 甚至也不止像春雨,播洒爱的甘霖,滋润你干涸的心田。 (4)如果去掉前面这六个意象,诗歌的表达效果会如何?

明确:不形象,无法使人产生强烈而深刻的印象,更失去了耐人寻味的效果。

指导:这一部分中诗人以六个比喻句直接列出六个否定的意象,激昂强烈的感情如大江之水一泻千里,不可阻挡,仿佛吐尽千百年来积压在女性心中愤恨不平的块垒,是反抗,是挣脱,是战斗,诗人以一个勇敢的斗士的面貌出现,这部分的旋律是昂扬、奋发、向上的,同学们在朗读时要读得刚劲有力,慷慨激昂。 (5)学生齐声朗读。

(三)鉴赏第二部分

(1)在前一部分,诗人用昂扬的激情对传统的爱情观作了否定,那么诗人到底向往什么样的爱情呢? 请一名同学读第二部分。要求其余同学们在诗中划出描写橡树和木棉的诗句。分

析木棉和橡树的形象,并指出其象征意义。 明确:

橡树: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坚毅刚强、敏锐有力——象征男性的阳刚之气 木棉: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美丽热烈、真挚柔韧——象征女性的阴柔之美

(2)诗人在诗中倾诉了怎样的理想爱情(向往)?请分别找出相对应的诗句。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相互依存,紧密结合;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精神默契,感情交融,灵犀相通,心心相印。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 ——相互平等,彼此各有一方土地,各有一片蓝天。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同甘共苦,既独立,又相依。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是指事业和国家。古人云:择偶须偕千秋业,爱有源头情不竭。爱一个人,更要爱对方的事业和理想,爱对方的民族和国家。这才是爱情的最高境界。诗人抒发的是一种新时代的爱情理想,但伟大的爱情不仅只爱对方,更要爱对方的事业,爱对方生活的土地,这才是爱情的升华,才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指导:这一部分中诗人的感情抒发是平缓的,从前一部分的激昂中跌落下来,诗人以女性的温柔,真挚细腻、缠绵悱恻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梦想,像小溪流水潺潺,如木棉在清风中摇曳。请大家仔细品读、体味。

(4)请同学们带着上述感情品读诗歌的第二部分。 小结:(1)作者以橡树和木棉两种高大壮美的乔木象征男性美和女性美,用它们比邻而居、并肩站立的形象来象征男女之间的理想爱情。诗人通过“木棉”的自白,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新时代崭新的爱情观。 (2)诗人所表达的爱情观与传统的爱情观其最大的区别在于,作为爱的双方必须保持人格的独立与平等,尤其作为女性更应强调自身的尊严与价值,而不能成为男性的附庸。这其实是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所发出的呐喊。 (3)周恩来总理说过:“青年是黄金时期,要学习,学习,再学习!”现在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造,学会生活,要努力使自己长成一棵茂密的参天大树。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沉稳坚定的步伐,有自信坦诚的目光;他才会去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他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如果过早地涉猎这个禁区,那只会品尝一杯苦辣的酒、一颗酸涩的果。最后祝愿同学们在将来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爱情。

四、练一练

1、阅读下面这首新诗,完成题。 牵手

清明节那天 所有的女友

都被一双双大手牵走

只留下我 还有一片哀愁 我也要走

带上九百九十九朵丁香 放在你的坟头 陪你到天长地久

因为你曾说你最喜欢丁香般的姑娘 而你那双曾托起溺水女童的大手 却再也不来牵我 等到千年颤抖的手

⑴诗中“一双双大手”指的:

⑵“只留下我/还有一片哀愁”中,副词运用的作用是:

⑶简析诗中“你”的形象。 参考答案:⑴各人男友粗壮有力的大手⑵“还”与“只”相呼应,意思是只有我没有被人牵走,而女伴们带走了欢乐,哀愁却被留下。突出了我被哀愁笼罩的情景。⑶你是一个有情有义、热爱生命又不吝惜生命的男子汉。

2、欣赏新诗,体会其特点。 远和近

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这是一种错觉。诗人在瞬间产生的错觉中悟出一种深意:人与自然(云象征自然)是和谐的,人与人是隔膜的。作者渴望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六、课文总结

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想的爱情。一改明白如话,几近分行散文式的特点,意蕴深厚而不求显露,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和回味的余地。但也使得许多诗失却了传统的明朗色调,蒙上了一层朦胧色彩。

七、作业

1、既然木棉向橡树表达了自己的心声,那么,橡树听了这些,会有何感想呢?假如你是那棵橡树,你又会向木棉说些什么?

请以《致木棉》为题,写一首诗或一篇文章。

2、背诵《致橡树》这首诗歌。

3、课后积累:

什么是正确的爱情观?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 “爱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 。

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碰撞

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 , 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 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使人痛苦 ,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茫。 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 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 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 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前苏联伊萨可夫斯基) 爱情不仅能给人带来光明,而且也带来黑暗,不仅使人们感到振奋,也使人们感到压抑(前苏联,尤•留里科夫);

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远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英国,莎士比亚); 伟大的爱情能使最平庸的人变得敏锐、勇于献身、充满信心(法,安德烈•莫洛亚); 爱情是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 (法,莫里哀);

幸福的爱情能使一天等于一年,而使一年等于长生不老。爱情能使人变成神,使人长生不老。 (前苏联,留里科夫);

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上的(英,莎士比亚)。

附:板书设计

致橡树

内容 态度 结构 主题

凌霄花、鸟儿

源泉、险峰 依附、衬托、牺牲 橡树 否定 破 追求地位的平等

日光、春雨 心心相印的爱情

木棉---------------对等---------------------- 橡树 肯定 立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3、掌握《致像树》的象征手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诗的主题 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

3、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 1个课时 教学方法:

点拨法、讨论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课前播放钢琴曲《梁祝》,上课后停止)

同学们,刚才一曲《粱祝》奏响了爱的永恒,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多少热血的青年男女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为之而歌,为之而舞,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爱情诗,看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二、读一读,感知课文

1、欣赏《致橡树》Flash动画朗读,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地说一下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

3、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或句子朗读,并简要地说明自己喜欢这些段落或句子的原因。 4.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轮流朗读) 5.学生齐读课文

三、说一说,讨论分析诗的内容,主要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诗中的意象很多,请你从中找出作者反对、批评的意象有哪些?并说说作者为什么反对、批评它们呢?

提示:

首先,攀援的凌霄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只知“攀援、依附”不独立。

其次,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因为这种鸟儿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单相思。

第三,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诗人在这里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不认同。因为泉源只知道“送去慰藉”,险峰只是做了“陪衬”,而“日光和春雨”却只知道爱抚。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好像忽略了“被对方爱”的权力。

2、作者不作凌霄花,不作痴情的鸟儿,不作泉源、险峰,也不作日光和春雨,却要作 一株木棉树,这是为什么呢?请从诗中找出原句,然后再作简单的阐述。 提示: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前边的那些意象给人的感觉是不平等的,而只有作为一棵和橡树一样的木棉树,同它一样的站立,才能显示自己的地位和尊严。

3、喜欢、赞美的意象又是什么?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提示:

“根”紧握;“叶”相触——双方必须平等独立;每一阵风——互相致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成为知己;铜枝铁干——伟岸挺拔,刚强不屈,具有阳刚气概;红硕的花朵——坚韧不屈,具有柔韧气质;“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祸福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至死不渝。

四、评一评,分析诗的写法 1.诗中的“橡树”和“木棉”只是现实中普通的树木吗?请简要分析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提示:

不是。作者把橡树当作了男子的象征,把木棉当作了女子的象征;橡树具有男子那种阳

刚之气,木棉具有女子的柔韧气质。

2、诗人为什么没有直接表达那爱的宣言,而要借树来说呢?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提示:

可以把那种无形的爱有形化、具体化、形象化;更便于表达内心的各种感觉,给人更大的想像空间;增加了一种含蓄的美,给人无尽的想像。

五、练一练,听庞龙的歌曲《两只蝴蝶》,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两只蝴蝶》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提示:

诗歌通过一只蝴蝶对另一只蝴蝶的劝慰为主,叙述了他(她)对他(她)的关心和呵护;通过叙述他们缠缠绵绵的飞舞、“陪你一起枯萎也无悔”的誓言,表达了那种对爱情忠贞不渝、相知相随的情怀。这是一幅美丽的、充满浪漫色彩的爱情图画。

2、简要分析《两只蝴蝶》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

这首歌曲也采用了象征地手法,用蝴蝶的缠缠绵绵来象征两个人的爱情是互相厮守,常相依,影相随的坚贞。

六、作业

背诵《致橡树》这首诗歌

《致橡树》说课稿 篇七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致橡树》。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致橡树》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本单元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这些诗歌的题材和风格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是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致橡树》是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成名作,也是我国朦胧诗派的代表作。诗人用象征手法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新型的爱情观。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关于朦胧诗的一些知识,加深对意象和象征手法的理解,同时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2、教学目标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一的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又经过第一单元前六首诗歌的学习,对诗歌的意象有了较为具体的印象,初步具备了理解鉴赏诗歌的能力。因此,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作家和朦胧诗的特点等文学常识;

②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全文。

(2)能力目标

①继续培养学生理解诗歌意象的能力;

②初步培养学生深入品味诗歌意境与情感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领会作者新型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②提高审美情趣。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本文主要通过多组意象来表达思想情感,因此对各种意象的理解是进一步理解全文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我把对意象的理解作为教学重点的第一条。

②理解、概括作者抒发的新型爱情观。

(2)教学难点:

本事是朦胧诗的代表作,意象多,并且有些意象较为含蓄,不是一下子就能看懂,因此我把对意象的理解作为本事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水平,我采用诵读感悟法、探究阅读法、讨论法以及多媒体进行教学。

本文意象较多,我在上课开始通过配乐朗诵、学生齐读、个人品读等方式,让学生对诗歌大意有初步了解;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明确各种意象的意思和作者抒发的爱情观。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和鉴赏,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

2、学法

(1)诗歌的学习离不开朗读,因此,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来感悟诗情;

(2)诗歌意象较多,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圈点勾勒重点词语理解诗意;

(3)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究法和讨论法对诗歌的内容进行解读。针对相应的内容,可以提出三两个提纲挈领式的问题,让学生阅读相关章节,并与同学讨论,形成自己的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①用一句话“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歌颂美好的爱情或抒发失意的爱情的诗句”,然后让学生回忆三、五句关于爱情的诗句,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爱情诗的兴趣,导入新课的学习。

②投影作者简介和“朦胧诗”的有关知识,为文本的学习作铺垫,也让学生积累一些文学常识。

2、感知意象

(1)朗读欣赏,初步了解课文。

多媒体示范朗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感悟诗情。

(2)学生自己品读,思考,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课件展示两个问题:

①诗中描写了那些意象?

②诗歌分几个层次?找出表示层次的句子。(两处:13、32句)

学生读完并简单思考后,提问并订正、明确。

3、学生分组讨论,把握课文具体内容。

多媒体展示四个问题,让学生看书、圈出关键词,并和前后左右同学讨论;然后提问并订正、明确(能说出主要意思即可)。

(1)凌霄花和鸟儿各象征什么样的爱情观?(抓住关键词:攀援、炫耀)

(2)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象征什么样的爱情观?(抓住关键词:痴情、为……重复)

(3)木棉和橡树,两棵树的形象分别象征什么?(抓住关键词:送来、慰藉)

(4)橡树与木棉是怎样的关系?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并概括。

①解题:“致”是什么意思?谁致橡树?致橡树什么内容?

②14-15句:平等、独立

③16-17句:相互依存

④18-21句:关心、理解

⑤22-27句:各自独立

⑥28-29句:同甘共苦

⑦30-31句:相依不离

(5)32-36句总结:爱,就爱对方的一切。

4、课堂小结

(1)本文行文思路

先破后立。开头首先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提出理想的爱情观。

(2)结合背景,理解作者提出新型爱情观的缘由。

本诗写于1977年,“文革”刚刚结束。女诗人对“文革”中人性扭曲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反思,并结合几千年来中国妇女在爱情上总处在男尊女卑的状态,以饱含情感的笔触,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女性是独立的,与男性是平等的,应该与男性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本诗可以理解为女性的爱情独立宣言。

五、说板书设计

凌霄花攀附、炫耀

鸟儿痴恋传统爱情观否定

泉源奉献

险峰

日光、春雨

橡木棉平等、独立新型爱情观提倡

树相互依存

关心、理解

各自独立

同甘共苦

相依不离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课外阅读舒婷另一首朦胧诗代表作《双桅船》。

韦首建

《致橡树》教案 篇八

《致橡树》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2、通过诵读和品味,能说出诗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内涵;

3、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和品味,说出诗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内涵。 教学难点:

品味意象内涵,理解象征作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和过程:

一、导入:

二、作者介绍

三、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朗读。

3、题目中“致”是什么意思?其主语是什么?可见本诗主要意象是什么?其中橡树象征什么?木棉象征什么? 明确:“致”是给的意思。主语是木棉。题目应是,木棉致橡树的诗。本诗的主要意象是木棉、橡树。其中橡树象征着男性,木棉象征着女性。

4.如果说把这首诗分为两个部分,应该从哪里断开?各写了什么内容

四、研读诗歌第一部分

1、齐读第一节,然后思考: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 明确: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2、凌霄花有什么特点?诗人对他的 态度怎么样?

明确:凌霄花是一味的攀附,完全的依靠橡树。诗人对他是鄙夷的,从“决不学”可以看出来,读的时候要重读。

生活中的“凌霄花”要找对象,她要找哪些人? 生:(齐声)有钱的、有权有势的,可以供她享乐的……

3“痴情的鸟儿”有什么特点?诗人对她持什么态度? 明确:单相思、一厢情愿、单方痴恋;“绝不学”----完全否定,瞧不起。

4、“泉源”和“险峰”有什么特点,诗人又怎么看?

明确:“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是一味的奉献,不求索取;“险峰”增加“橡树”的高度,衬托“橡树”的威仪,是把自己作为“橡树”的陪衬,二者并不平等。

5、如果说“泉源”、“险峰”象征生活中一味奉献的女性,那么,“日光”、“春雨”又象征哪类女人呢?诗人又持什么态度?

明确:“日光”慷慨地燃烧自己,献出无尽的光和热;“春雨”也用无声的甘露滋润橡树,她们甘愿牺牲自己而成就他人。诗人认为这种单向的奉献乃至牺牲都还不够好!

总结:诗人连用六个否定句,无论是“凌霄花”的攀援、“痴情鸟儿”的单向痴恋,还是“泉源”、“险峰”的无私奉献、甘愿陪衬,甚至“日光”、“春雨”的自我牺牲而成就他人,在情感的天平上,她们与“橡树”的关系怎样?(缺乏独立、平等、自强的精神)

五、那么,诗人心中真正的爱情又是怎样的呢?抓住意象,品读第二层:

1、指名朗读第二部分

作者对这部分的爱情是肯定的,所以要读出坚定。

2、找出有关诗句朗读,在诗人肯定的橡树木棉的爱情中,你最认同哪一点?说出理由。

3、学生交流

参考: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双方必须平等独立。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双方必须相知相依,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双方必须相互默契,心有灵犀。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象征男性伟岸挺拔,刚强不屈,锋芒锐利,具有阳刚气概。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作者在《秋夜送友》诗中写道:“因为我们对生活想得太多/我们的心啊/我们的心才时时这么沉重”。可见“沉重的叹息”是对生活的思考,是感悟到人生使命重大而决意承担人生风险和生活义务的心声,表现了女性的深沉和勇敢;

——象征女性健康活泼,深沉勇敢。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双方必须祸福与共,同甘共苦。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双方在独立平等的前提下,又相知相依,荣辱与共。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当把“土地”与外在身躯相比,我们可见到土地是内在的品质,是“根”,是心灵灵魂能够相握的地方,可见,“土地”可以理解为一切内在精神领域的东西。

——不仅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更爱你今生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你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总结:

在诗人眼中,这样的爱情才是伟大的爱情。这就是诗人的爱情宣言,人格的独立平等是爱情的前提,整首诗的核心。“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是诗眼,前面的否定为诗眼的确立打下基础,后面则是对它的具体阐发。

4、让我们来再次朗读诗人的爱情宣言

5、总结诗人的爱情观

作者以橡树和木棉树两种高大的壮美的乔木象征男性美和女性美,用它们比另而居、并肩站立的形象来象征男女之间的理想爱情。诗人通过“木棉树”的自白,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新时代暂新的爱情观。

六、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致橡树》和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说说他们的爱情观有何不同?

2、谈谈你对舒婷的爱情观的理解

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我们这个年纪谈爱情,是否太早了点?真的早了点吗?让我们来看这样一首诗:

不妙

他递过一张纸条 还有一个

大胆而深情的微笑

匆匆地解开 匆匆地扔掉

世界上仿佛没有了别的声响 只觉得心在狂跳 烦闷

欣喜

苦恼 怎么办

不知道

我哪会知道

看完这首诗,大家都会心一笑,或许有的同学也有过诗中的经历。十六岁是花季,十七岁是雨季,大家正处于花季雨季,男女同学间往往会产生一种朦胧的情感,这是很正常的。那么,当爱情提前到来的时候,对照《致橡树》中提到的爱的条件,你会怎么办?讨论交流。

教师寄语:

面对你心仪的那一棵橡树或木棉,你应思考,这棵树是否已长成了大树,是否已拥有了铜枝铁干或红硕的花朵,是否已有足够的力量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是否已深深扎根于足下的土地?我希望大家努力完善自己,使自己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让自己的爱情之果充满生命的甘甜。在这里,我有一首诗送给大家:

十七岁的爱情 是一抹迷朦的晨雾

不要碰,让它悄悄地飘着 是一泓清亮的山泉

不要喝,让它轻轻地唱着 是一朵羞涩的小花

不要采,让它静静地开着 是一枚枝头的青果

不要摘,让它涩涩地挂着

十七岁的枝条依然稚弱 扛不起深沉的思索 我们是等待成熟的果园 让我们依然保持沉默 渡过岁月卧成的河流 看我们的生命之树 根根枝桠

将坠满甜蜜的硕果

《致橡树》优秀教案 篇九

一、导语:

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的事物,“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便是古人留下的表达爱情的千古绝唱。虽然爱情这一主题亘古不变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爱情观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看看她在这里表达的是怎样的爱情观。(板书课题、作者)

二、教师简介作者: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她与同时代的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

三、教师解题:

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

四、让我们静听来自诗人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吧。

1、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和重点字词的读音及诗的写法)

2、指名读。(教师作诵读评价、指导)

3、齐读。(教师板书重点字词)

五、教师提问:

此诗中出现了三个人称代词,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指出各指代什么?

生齐答:“我”指木棉,“你”指橡树,”我们”指木棉和橡树在一起。

六、分析诗歌:

1、师问:此诗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

生答:不这些都还不够。

2、师问:“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什么?

明确:否定旧的、传统的爱情观,有否定就得提出肯定的东西,从这里引入崭新的爱情观。

3、解读第一层:

(1)集体朗读第一层。

(2)师问:诗人在这一层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①攀援的凌霄花

它是一种藤本植物,没有直立的茎,但它为追求高贵的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顾一切向上爬,完全置身的人格尊严不顾,借橡树来证明自己价值的存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夫贵妻荣。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给以否定,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②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又抱有什么态度呢?

课文中也有三个字,齐读:绝不学。为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记了为自己歌唱,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只知死缠烂打、一厢情愿,反复唱着单调歌曲、频频示爱,它固然痴情,但双方没有共同的根茎,没有共同的基础,这种爱是不稳固的,是一种无资格、不般配的爱。

③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这些事物在其它文学作品中大多属于被赞美的对象,在传统的爱情观里,女性的付出是当然的,正所谓男人背后总有一个支持他的女人。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学生齐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

教师补充:虽然不像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

A.险峰:让橡树长在其上,从而使橡树显得更高大、伟岸,它只是作为一种衬托,默默支撑着大树。

B.泉源:长年为大树送来清凉的慰藉,不求回报,一味付出。

C.春雨、日光:从存在以来,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永无止境地奉献,滋润着橡树、沐浴着橡树,树是有形的,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春雨、日光是无形的,来无影去无踪,他们为了橡树的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却忘记了给自己一个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贵,却容易丧失自我,结果难免另人遗憾。

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自我牺牲”的爱情。(板书)

让学生举例。教师补充举例:一对夫妻本是大学同学,婚后女子为支持男子的事业而甘心放弃自己的事业,在家操持家务,十几年过去了,男子事业有成,而女子没了事业青春不在,最终因无共同语言而分手。

教师小结: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作者是持否定、批判(板书)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爱情(板书)是什么呢?

4、解读第二层:

(1)学生朗读。

(2)诗人在这一层里提出了“木棉”这一形象。

A.即:“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话指出了什么?学生回答,师明确: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板书)。

B.“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指的是外表虽有距离,实质是紧密结合,相互依存的。

C.“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指的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没有其他人,只有两人互通心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3)作为爱的双方应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呢?

①男生齐读:“你有的铜枝铁杆,像刀、像剑、也像戟”。

师点拨:铜、铁、刀、剑、戟说明橡树坚毅、刚强、有力,作者在这里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理想中男子汉比做刀、剑、戟,枝干像铜、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应具有坚毅、刚强、矫健的阳刚之美。

②师问:女性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女生齐读:“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师点拨:红硕的花朵,说明木棉的美丽、热情、真挚,体现了一种女性的阴柔之美。即:青春秀美、充满生机,既有美丽的外表也要有丰富的内涵。

后两句,“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难以理解,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女性的遭遇加以体会。

师分析:中国漫漫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一部分人意识到自己不公平的待遇,试图反抗,却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另一部分人却没有意识到,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一样从属于男性。现代社会依然,男女地位还不能完全平等,女性要追求平等,就要付出代价。女诗人作为新时代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了沉重的叹息。而“英勇的火炬”突出了女性还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英勇、顽强、热情的品质,能给人带来力量、温暖。因此,作者认为女性除了外在美还要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涵。所有这些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③那么,真正的爱情包含哪些内容呢?

男女生分读:我们分担潮、风雷、霹雳(男)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女)

仿佛永远分离(男)

却又终身相依(女)

这里的寒潮象征着挫折,雾霭象征着喜悦、幸福,“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作为相爱的两人,应分担不幸和痛苦,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最终是共享幸福人生的。这是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心心相印、甘苦与共。这种爱情才是最坚实的。

④诗的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男女生齐读:“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在诗人看来,爱不仅只爱对方,还要爱他的事业,他生活的土地,简言之,爱他所爱。这是一种升华了的爱情,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七、教师总结:

诗人开头先否定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爱情,是按照先破后立(板书)的艺术构思来表达作者心中的爱情的。

八、联系实际谈感想:

1、同学谈谈通过学习本文,对爱情有什么新的认识。

2、教师最后总结:

是啊!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也是幸福的,中学生不乏早恋现象,但同学们思想未定型,心理尚未成熟、经济未独立、事业未确定方向。那么,我们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首先学习文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棵努力向上,根基牢固的大树,只有这样才能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才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生活、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我相信,同学们沐浴在爱的阳光里,必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九、作业:背诵全诗

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9篇《《致橡树》说课稿》,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最新范文

91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