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教师教学>教案大全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精选5篇】

2023-11-04 11:29:06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一秘范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5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一秘范文将不胜荣幸。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一

一、系统策划活动主题

主题的选择是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性的前提。该课程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没有固定教材,要保障实施的有效性,活动主题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突出学生主体、联系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以及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其主要价值追求,就是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一定的课程资源,但并不是“学科化”的教材。活动主题的选择,既要充分体现该课程的主体性、生成性、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目标,既是综合实践活动总目标在学校层面上的具体体现,又是学校育人目标的载体之一,具有体现学校特色的功能。在设计时,应保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目标的一致性、连贯性和延伸性。

活动主题不是由学校或者教师确定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在自身生活中发现的、感兴趣的问题中提炼而成的,并由此生成新的活动主题,逐步系列化,最终形成具有本校(地)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二、科学制定活动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光有好的活动主题是不够的,活动方案设计的好坏是直接影响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在确定主题后,学校层面应该认真分析学校传统活动课程的优势和不足,充分评估教师、学生实际能力和需求,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对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整体规划,保证学生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类型。

教师首先要设计活动方案,包括活动主题、内容、目标、任务、时间、地点、人员与分工、方法、活动所需的材料、活动步骤等。其次,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帮助、指导学生做好合理的、科学的、具有可行性的活动计划。

活动方案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体现时空的开放性、逻辑的严密性和方法的科学性。

三、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但从课程的设置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中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综合实践课程 篇二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239-0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几年来,很多教师都能够与学生一起践行课程的理念,体验课程实施的过程,感受课程具有的魅力。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有了更多的认识,所以我认为要想更好地开展这门课程,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外、校外活动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外、校外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课程管理的角度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国家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规定了不同学段学生要达到的基本教育目标,是每个3~6年级学生必修的课程;而课外、校外活动是学校根据学生需要和学校实际开设的,有一定的随意性,从课程管理的角度来划分应属于校本课程,也不是每个学生必修的课程。

2.从两者追求的目标来看。综合实践活动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而课外、校外活动往往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校的特色来开设的,是以发展学生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为目标的。

3.从课程的类型及开发的内容来看。二者都属于活动课程的范畴,都以活动为课程开发的主要形式;二者内容有交叉之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以及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四个指定领域,还包括班团体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四个指定领域;而课外、校外活动的很多内容是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非指定领域开展的。

4.从课程实施的时间安排来看。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以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采用长短课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来安排,有些内容还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外、校外时间。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平均每周要保证有3课时;而课外、校外活动的时间也是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来安排的,占用的都是课外和校外时间。

二、合理确定指导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的水平。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可以是专职的,也可以是兼职的,或者专兼职相结合。

1.从学校教师中选拔。在学科教师自由报名的基础上,挑选出知识面宽、组织能力强、性格开朗、思维活跃的教师来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同时,挑选出那些对某个领域有过钻研或精通某门学问、某种技能的教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顾问教师。

2.设置教师指导小组。所谓教师指导小组,即学校在没有专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情况下,将不同学科或课程背景的教师组建成若干个教师指定小组,并将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班级分配给各个教师指导小组,实行教师指导小组班级负责制,每个指导小组设置一个组长,实行组长轮流负责制。

3.从社会上聘请。这门课程不管是在设计上还是在实施乃至管理和评价上都带有很强的社会性,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与社会密不可分,又因为它常常以社会问题作为主题而面向社会现实,需要与社会各界人士打交道,而广阔的社会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可以开发,可以获得大量的社会力量支持,所以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可以从社会中来。

三、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与传统的学科相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者。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教师的引导与指导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活动的前提。正确处理好学生的自主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首要的和基本的要求。

2.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从内容上看,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固定的、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同步的教学内容,这需要教师的组织;从活动形式上看,综合实践活动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也需要教师的组织与协调;从活动过程来看,不同小组的活动时间、活动空间需要教师的指导;另外,学生不是永远在教室里进行活动的,一旦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进行调查、采访、观察、劳动、服务等,就涉及联系、安排、安全等问题,更需要教师的组织;从活动的评价看,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是倡导学生、教师(包括所有指导教师)、家长以及社会人士等方面评价的综合权衡与认定,也需要教师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3.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者。由于教师的信息储备、人生阅历、思维能力总体上比学生强,加上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首先还是组织者、指导者,因此,参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并进行合作研究,教师要参与进去。

4.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者。从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和本质上看,管理是多元的,包括自我管理、家庭管理、社会管理等,其中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管理是动态的,既有预设的“审阅计划”、“批准外出”等,更有生成的带有阶段性、细节性、偶发性的事项需要指导教师管理。

5.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者。作为评价者,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全程性的评价,而且在评价用语上应有所研究,应善于运用积极激励的语言来评价学生的活动。教师的评价应该客观、公正、公平,且能促进活动的开展。教师还应对自己参与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不断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成败得失。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三

关键词:常态化 新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 姓名___ 班级___ 小组___ 活动主题_____

一次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活动记载、活动成果、评价表等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并放入他们档案袋中。

2、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重点是考察课程的落实情况及教学的实效。学校的教导处不定期参与活动开发、听各种形式的常态课、用调查访问等形式观察了解教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综合考核,并记入教师档案。学校评价教师主要评价有三点:一是从活动开展的实际效果。二是从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三是从教师的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等。附教师的评价表如下:

(二)研究的方法:

研究的方法主要以全校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作为研究对象,全校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结合平常的教学,研究在常态下教学活动。同时辅以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随时了解研究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研究的进程。

转贴于  四、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

填写课题申报表,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收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章,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

2、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

2004年3月至2004年12月,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施,初步形成并写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报告及相关材料。

第二阶段:

2004年12月至2006年3月,对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性研究并加以完善,形成较为系统、成熟的应用性学习内容、目标和活动方式等方面研究成果等。

3、总结阶段:

2006年4月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进行成果展示并推广。

五、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两年来我们对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已基本结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到一些宝贵的经验。

(一)常态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成为学校教学的常规。

学校按照教育局规定的课时(每周2课时)来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把课程纳入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福州市洲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校长和教师认真学习台江区教育局文件中提出的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管理的13项要求",并逐项予以落实。每学期初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制定学校学期教学计划,期末作好教学总结。每个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要在学校总课题的基础上确定子课题,然后制定其学期教学计划。每两个星期课题组开展活动,请区进修学校张天明老师作指导,在教研活动中讨论教学的心得、建议及困惑。教师在讨论与研究中思维相互碰撞,促使他们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通过开展常态化的课堂教学,使教师在无功利追求,无心理压力的自然状态中进行教学设计,毫无顾虑地大胆展示自己教学的尝试与探索。

(二)初步形成比较稳定的课程资源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基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明确告诉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非常广泛和丰富的,形式是多样和灵活的。我校也从培养新世纪人才的目标出发,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的总目标,积极贯彻执行"台教综[2004]44号文件"精神,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根据学生的需求,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科学系统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确定合理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拓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利用我学校地处中亭街,开展了有关中亭街风俗和商业的《中亭街的变迁》、《寻找中亭街的古迹》、《走进民族英雄陈文龙》等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的德育处和少先队配合开展有关文明礼仪的《我为爸妈过生日》、《小学生文明礼貌用语》等综合实践活动;还充分利用猫头山国防科学基地和荆溪国防教育基地作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生成的状态,这种资源可以随时增加、重组和完善,所以学校有必要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库。如学校把每次活动的资料装订成册,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让每次记载活动都留在 资源库里。

(三)有效评价机制的建立促使教师、学生综合能力提高。

我校在制定评价机制的同时更多地考虑教师、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教师在常态化的研究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常态化的研究中的主体地位。在常态化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中,增强了教师的校本课程意识,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在常态化的研究中,教师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和技能,站在整个课程的高度,对课程有了全面的、整体的认识,提高自己驾驭课程的能力,从而使自己成为教学活动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广大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得到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研究要求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分析与总结,这样,教师的专业水平自然得以迅速成长。在活动中教师以"知微见著"的态度检验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不断从活动的实践中归纳、提炼出若干专题,展开讨论。在反思的基础上,融入个人的感受再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形成"人人参与,个个总结"的科研局面,教师在与综合实践活动共同成长过程中充分享受到创造的快乐。课题组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积极撰写了论文,并参加了总课题组论文评比活动,荣获包括国家二等奖、省一等奖、区一等奖在内的各种奖项。《洲边小学—我们的家》在区"综合实践活动"阶段成果会上汇报,受到好评,其中案例分析、活动方案、反思等也收入区级的资料汇编。《学校—我们成长的摇篮》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选送参加台江区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评选荣获一等奖。论文《走向常态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全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上被评为二等奖及省一等奖。《我为爸妈过生日》在福建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展示评比中获二等奖。《洲边小学——我们的家》和《走向常态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区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研讨会中汇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是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自主选修的课程,因此, 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研究 必须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让学 生尝到了合作的乐趣,懂得了怎样与人交流,拓展了知识的视野,真正开发了他们的潜能。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研究对不同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六、问题与思考:

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的研究极为重视,组建了领导班子,组织教师参与培训,但随着常态化教学地深入,教师感到力不从心出现苦恼。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现象?

(一)学校没有配备综合素质全面的专职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的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老师在开展活动时遇到困难这是正常的。我校地处台江的西部,学校教师人数少,没有专职的教师。教师习惯于用教材教学,一旦没了教材,教师就如失去主心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系统的、综合的、科学的课程是不断生成的,这就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备课,加之很大一部分教师又身兼行政工作和主课,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出现苦恼。

(二)对教师和学生的 评价机制不到位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的课程,没有教材,任课教师平时很少像语文、数学、英语之类主课程那样精心设计备课,上课的随意性大,课堂记录或评价也是空话。课题组为求规范,把学生活动列入学生期未评价,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期未确定学生等级时,怕麻烦和考虑学生评先等原因,任课教师并未按规定方案严格执行。另外在评价教师时,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绩还不能作为评定语、数、英职称的依据,这也削弱一些教师的积极性。

为了使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让综合实践活动的改革回归"真人"、回归生活、回归自然,逐步走向"规范化"、"常态化",还需要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做出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以开放教育的思想,创新教育的理念,来进行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一定会展现其独特的魅力,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3、邹开煌等:让综合实践活动进入常态课的思考,《基础教育课程》,2004年12月。

综合实践课程 篇四

学校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之前要先了解相关的课程理论以及国家文件,结合学校的办学思想确定学校实施综合活动的指导思想,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学校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要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同时要结合学校的办学思想、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学校环境和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客观依据。学校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设计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对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进行仔细挖掘、分析和评估。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的基础上体现学校和社区的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首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充分考虑学校的环境与资源特点。课程实施计划的制订一方面要能够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能够与学校的其他工作协调一致。

(冯新瑞 梁《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11月)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设计的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目标的设计首先要考虑设定目标的主体是谁。如果是学校制订目标,应该从“培养目标”这一层次出发。如果是教师制订目标或教师指导学生制订目标,则应该从“教育目标”这一层次出发。教师在设计主题目标时应把总目标细化为“教育目标”.使之成为可以操作的评价标准。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既符合儿童的需求又立足于学校的特色与资源.就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首先,学校统筹规划的重点应放在协调学生的兴趣与学校的资源之间的关系上,确定恰当的主题领域,而不是规划具体的主题。其次,教师预设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上。并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相关的资源支持。而不是围绕教师自己确定的主题去进行教学设计。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突出强调“探究中心教学”的理念.教师不仅指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中心的学习,还要在指导过程中进行行动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

(李云淑《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8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述评与对策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是:(一)综合实践活动不能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二)综合实践活动缺少有效的教师指导。(三)综合实践活动偏重活动形式,忽视活动的合理性、认知性。教师往往只对学生就调查、访问和设计、制作、实验等活动提出具体要求,却忽视对活动主题或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基本认知和对实践方法的指导。(四)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求同、轻存异,重表达、轻实践的问题,教学趋向封闭。

教师要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学习交流,更新理念,发展专业能力,对典型案例教学的观摩、分析、研讨、评价,深入思考如何活化教材内容,挖掘实践活动的资源、素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赵金峰《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年12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题的选择与确立

一、尊重学生兴趣,自主选择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为前提,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主动地开展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关注生活热点,充分挖掘课题。研究课题的选择与确定,通常要反映学生的生活背景.以及特定的文化传统、自然资源状况等,只要是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是学生关心的问题,就可以作为研究课题。研究课题既可以由学生自主设计。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选择。三、学科领域渗透,优化整合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不能绝对地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割裂开来。综合实践活动各内容领域的整合可以采用向学科渗透的方法进行,即对每一个活动主题,都尽可能向学科延伸,从中挖掘出活动的内容与主题。四、因地创设课题,形成学校特色。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各个学校所处的小的区域范围,也常常拥有值得挖掘和利用的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为当地学生所喜闻乐见又具有独特性,很容易形成学校特色。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五

背景分析:

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设计一张好的问卷,是问卷调查的关键所在。五年级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研究方法,但对如何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问卷还是非常陌生的。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份完整问卷有标题、导语、正文、结束语四个组成部分,并了解每部分的作用;

2、在亲历问卷设计的过程中,明确正文问题设计要把握好范围,遵循真实性、目的性,全面性,有序性,简洁性五大原则;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集体合作的力量,逐步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教学重难点:

正确把握问题设计的范围,遵循原则,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问卷。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明确组成

1、感知问卷作用。

同学们都喜欢阅读,是个书香班级。(

%)同学,每天的课外书阅读时间达一小时,(

%)同学,一学期的阅读量超过10本。你们知道这么多的信息,数据哪来的吗?

一张小小的问卷,短短几分钟,可以帮助我高效、全面地了解了全班的阅读情况,真是神奇!

2、明确问卷组成。

(1)采用调查问卷这种研究方法,先要设计一张问卷。一张问卷由哪几部分组成呢?各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

(2)学生交流。

(3)总结:同学们真会观察,通过自己的研究,知道了一张完整的问卷有标题、导语、正文、结束语四部分组成,并且了解了每部分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提炼总结

(一)引出问卷背景。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社区居民健身情况的调查研究,其中大拇指研究小组研究的主题是社区健身器材的使用情况,下面请小组长阮真子来介绍一下他们组的研究情况,遇到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合作设计问卷

1、共同设计标题、导语、结束语。

2、正文设计

(1)自主讨论,明确范围。

正文是问卷最重要的,最核心部分,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设计问题呢?

小组讨论,交流预设:器材使用的时间,次数;器材的受欢迎度,是否能满足需要;器材的使用方法,功能;健身器材损坏、维修的问题

(2)设计问题,发现不足

我们小组分工合作完成问题的设计,每人选一个方面设计一个问题,但几个方面都要考虑到,组内协商分配一下。设计好的同学可以先交流一下,贴在纸上。

(3)评价诊断,明确原则。

评价交流预设:

师:语言简洁易懂,做起来省时省力(板:简洁性)

师:选择项出现断层了,看来设计选项时,考虑也要严谨!注意全面性!(或者:考虑得真全面,选项的设计也大有学问。)(板:全面性)

师:问题要紧扣主题,有明确的目的,(板:目的性)

师:考虑真细致,都想到了被调查者的心理,所以在设计问卷时,有时可以采用第三者的身份,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使调查更具真实性。(板:真实性)。

师:由易到难,体现了问卷的有序性(板:有序性)

同一内容归整在一起,也体现了问卷的有序性!

总结:通过研究,设计调查问卷的正文部分要注意什么?

(4)运用原则,修改完善。

师:下面请大家在组内评价修改,进一步完善我们的设计。

小组修改,再次评价。

三、回顾反思,积累经验

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经历了调查问卷设计的过程,大家有什么收获吗?

(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展开)

师相机补充:设计问卷,这只是第一步,还有许多后续工作,问卷的发放,数据采集、分析,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建议!

2、师:问卷调查,在我们今后的研究性学习中会经常用到,将来踏上工作岗位也可能会用到。所以我们有必要再来实战演练一下。伴随着时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拥有自己的手机,关于在校生是否需要手机已成了社会议论纷纷的话题。请你针对这个研究主题,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设计

一、背景分析:

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设计一张好的问卷,是问卷调查的关键所在。五年级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研究方法,但对如何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问卷还是非常陌生的。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一份完整问卷有标题、导语、正文、结束语四个组成部分,并了解每部分的作用;

2、在亲历问卷设计的过程中,明确正文问题设计要把握好范围,遵循真实性、目的性,全面性,有序性,简洁性五大原则;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集体合作的力量,逐步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正确把握问题设计的范围,遵循原则,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问卷。

四、教学流程:

(一)整体感知,明确组成

课前完成一张有关阅读情况的调查问卷,积累感性认识;再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汇总展示,体会问卷调查法的特点和作用。接着,以问题引领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明确问卷的组成部分及作用。

(二)合作探究、提炼方法。

研究的问题应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背景,以贴近学生的社区健身器材的使用情况,作为研究主题,不仅具有实际意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生活,学会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

对于一份问卷来说,正文的问题设计是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为了引导学生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问卷,特以四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自主讨论,明确范围。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小组讨论,明确问题设计的范围,为学生自主设计问题指明方向。

第二层次,尝试设计,发展思维。小组分工合作设计,组成一份问卷,既能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问题,又能真实,全面地呈现出正文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这样,课堂的教基于学生的“学”,学生“学”得更有意义。

第三层次,评价诊断,确立原则。提供平台,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评价诊断自己设计的问卷,逐步明确问题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

第四层次,运用原则,修改完善。小组合作,修改完善正文,实现由“知”到“行”的提升。这样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学生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能力自然也全面提高。

三、回顾反思,积累经验

引导学生回顾亲历问卷设计的全过程,畅谈收获体会,提炼学习方法,积累研究经验,并向课外拓展延伸,再次设计问卷,实现对问卷设计范围的把握,原则的遵循进一步的理解与掌握。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带来的5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米范文范文。

最新范文

90 43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