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教师教学>教案大全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精选8篇】

2023-09-15 15:54:04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次一秘范文为您整理了8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对父母不同的爱的深切感悟。

二、学会在朗读中把握文章的精髓,从读中受到感悟。

三、利用朗读与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或称参与式)进行学习。

四、学习文章中的口语式的语言。

教学重点:

文章内容的理解及重点语句的感悟。

教学方法:

多种形式的朗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知。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讨论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发言,都要倾听同学的发言并有自己的思考。讨论时,还要把组内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及答案简要记录在小卡片上。

3.汇报讨论结果,并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也可将小卡片贴于教室四壁,组员对其予以介绍,其他组可要求对一些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或帮助解答该组未解决的问题。

二、深入阅读

1.细读课文,想一想:

2.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每组发给大白纸和彩笔,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写到纸上。

3.展示讨论成果,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贴于教室墙壁上,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向大家讲述(或轮流讲)。教师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必要讲解,引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词句,学习某些生字,纠正学生理解中的某引起偏差等等。

第二课时

一、朗读悟情

上一步的讨论、学习,可能有点琐碎,以至于造成孩子们对课文整体印象的模糊,因此,通过朗读将零碎的印象整合起来,是很必要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同学认真体会,怎样读,才能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出来?

2.朗读比赛。引入竞争机制,

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启发,达到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

二、读后反思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本文学习的得与失。这一步是必要的,它使孩子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所反思,温故而知新,有利于进一步的学习。

三、课外引伸

1.提供一些写骨肉之情的文章供大家阅读,最好,让他们自己去收集,并把其中的好段落抄写下来。

2.为父母做一件事,并把它写下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3、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

体会父亲面对巴迪的诗歌时矛盾的心情,以及父亲用警告来表现对巴迪的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有一个有意思的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谁愿意来读一读?注意紧凑不拖腔。(2——3人)

仔细观察,说说这个课题有什么特点。(加了引号,有一组反义词,极和透都表示一个界限不能逾越,意思相近)齐读题目,说说你什么时候会听到“精彩极了”。

2、自学课文:

(1)检查读词语

(2)自由读课文,说说这两句话是谁说的,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听着妈妈说的“精彩极了”,和爸爸说的“糟糕透了”,长大后我成了怎么样的人呢?

(3)课文中的“我”长大后取得了哪些成绩?

①出示补充资料:本文作者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这是他的有关资料。请你读一读。(投影介绍作者的主要文学创作成就)瞧他是个多么了不起的人呀!

3、深究“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作者取得这样的成就最应该感谢谁?(感谢自己的父亲和母亲)

(2)关于对母亲的感谢。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朗读、快速默读等方式,感受家长不同的爱的表示形式。

2、通过抓重点词句等方式,理解文意,体会家长不同的爱。

3、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起。

1、先说说“精彩”和“糟糕”,再说说“极”与“透”。

2、读出语气、读出神态。(女生读、男生读)

3、这是两句截然不同、针锋相对的评语。你分别联想到了哪些相关的事情?

二、承。

1、寻根探源。

(1)快速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这两句评语的出处。

(2)联系上下文的语境读一读,感受一下两者的不同。(搂、扔)

(3)面对这两种不同的评价,俺的反应一样吗?

2、评价选择。

(1)你觉得他们说得有理吗?(第一次)(不得不、的确)

(2)你更喜欢谁的评价?

三、转。

1、说出一连串的代替词。(肯定—否定)(褒扬—批评)(赞赏—奚落)(鼓励—打击)

2、母亲是慈祥的,对俺是一如既往地鼓励,那么父亲呢?

3、父亲是严厉的,但并非不分皂白地打击。这里也有鼓励,还有指点。

4、母亲是感性的,而父亲是理性的。母亲给了俺爱的力量,父亲给了俺警告的力量。

四、合。

1、范读末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2、联系童年故事说说。

3、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说说。

4、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洋洋”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爱与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引导学生体会巴迪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得到过别人对你的表扬或是批评,是得到表扬多,还是批评多呢、。谁来说一说。(学生交流、教师适当提问)

2、是呀!当我们在某方面做得表较好的时候,我们就会得到别人的表扬和鼓励,而在某方面做的不尽人意时,相应就会受到批评的。但是美国著名的电影剧本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小时候写了一首小诗,却得到的是父亲截然相反的不同评价。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同走进19课,齐读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二、回忆课文,深入学文。

1、老师在题目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题目中有一对(预设:反义词:你能结合这对反义词说说你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吗?)

2、对于童年时候的巴迪写的第一首诗,父母都有怎样的不同评价呢?小巴迪当时又有怎样的反应呢?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1——14自然段,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用笔勾勒出父母不同评价的语句,认真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三、交流品读,内化感情。

1、“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这不同的评价,当时的小巴迪能理解吗?(不能理解)在父母的不同评价中,小巴迪渐渐长大,如今他已发表许多作品,成为美国最著名的电影剧本作家,那现在的巴德舒尔伯格对父母不同的做法又有怎样的理解呢?

2、请同学们默读第16—17自然段,用笔勾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如果有困难可以小组内交流。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同学们,表扬、鼓励这是一种爱,批评和警告这更是一种爱。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我们永远唱响的主题,尤其是父母的爱,它博大、深沉,我们每天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在爱的阳光下快乐成长,表扬也好,警告也罢,无不体现着爱的旋律。一首小诗,愿与大家共勉,与老师一起读:

五、课外链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 篇五

【学习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源于对作者的爱为主线,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体会文章描写人物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质疑课题

1、巴德苏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作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关于他小时侯的一个故事。(出示课题。)

2、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提出质疑

1、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通过朗读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3、妈妈对巴迪的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同样的诗却有不同的评价,谁评价得对,巴迪自己是怎么认为的,你怎么知道的,从课文中找出来。

⑴ 谁来读一读。

⑵ 对这句话,你有问题吗?引出为什么母亲的精彩极了和父亲的糟糕透了都是出自对我的爱?

三、细读课文,体会真情

1、带着这个问题细细地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划下来,可以设身处地地去想,可以有感情地去读,也可以在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做上批注,和同学说一说。

2、反馈:

⑴ 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⑵ 出示:

⑶ 小巴迪也体会到了母亲的爱,你能从哪里体会到?

⑷ 巴迪受到母亲的表扬与鼓励,心情怎么样?你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3、等啊等啊,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快到八点的时候,父亲终于回来了,这时候,我多么希望听到父亲的表扬,心里特别紧张──

4、引读:

5、出示:

6、这时候的我心情糟糕透了,这时的我体会到父亲对我的爱吗?

7、出示:

8、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四、再读课文,联系实际

1、冷静的分析自己,完善自己,带着这种感情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想想你有哪些新的感受和收获。

2、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被父母、老师表扬、鼓励,批评过的故事,讲讲你喜欢母亲这种鼓励的方式,还是父亲的这种严厉要求。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篇六

有人说,教育是一种期待;有人说,教育是一种期望……我更愿意说,教育是老师播洒知识涵养和生命色彩的一方自留地。在执教《怀念母亲》这篇课文,让我感触颇深。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是季羡林先生写的,他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表达了对亲身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作者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对祖国的怀念,文章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首尾呼应,说明了为什么会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浑然一体。

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注重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课文,先出示统领全文的问题“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而后,让学生细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做好批注。在小组间巡视时,我提醒学生注意抓住重点语句来深入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爱慕之情。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交流。我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如下重点句子:“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频来入梦”等词,“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当学生在交流时,仍感到困难时,我引导学生先自由读相关段落,用一个字概括出作者的感受,再细读相关语句加以体会,然后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让学生自己在文本上先走个来回。这样的办法很有实效,每个学生在朗读、概括、体会的过程中都能各有所得。就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从字里行间充分体会到了作者的真情实感,知道了母爱不仅仅是理解,宽容,呵护,牵挂,母爱是博大的,更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两位母亲身份虽然不同,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是永远不变的,自然而然使感情得到升华。

观整堂课,与过去的课堂教学相比,我觉得这节课民主、活泼、快乐、充满亲情,学生、教师之间自然而真实的情感融合带来的美好教学氛围,让学生真真切切有所体验和领悟。如果说我们从前过于强调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可能通过“灌输”的方式实现的话,那么今天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则是完全不可能单方面实现的。教育的力量是如此真实和触手可摸,课堂就是我们每位教师播洒知识涵养和生命色彩的自留地,民主、充满个性、思维活跃而又快乐的课堂就是我们每位教师永恒的追求。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和母亲的心灵一定亲近了许多,细腻了许多,也升华了许多。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 篇七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巴迪父母的不同评价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

2、训练学生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4、学会生字,理解文中不懂的生词。

5、在讨论的基础上能及时写下自己的真情实感。

【学习重、难点】

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完全不同评价的理解。

【学习准备】

预习,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有关资料等。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质疑并通过朗读,讨论解疑。

〖教具准备

1、抄有现代诗教育与孩子的投影片。

2、抄有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朗读诗歌引出课题

1、投影片出示现代诗教育与孩子引出课题。

2、由课题提出问题:

⑴ 为什么要打引号?

⑵ 分别是谁说的?

⑶ 为什么会这么说?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考:

为什么会有两种完全不同评价?

3、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引导学生梳理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⑴ 父母各自不同的评价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

结合实际谈感受,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花时间使学生切实理解第一个问题,这对解决后两个问题起着关键作用。)

⑵ 为什么我越来越体会到我是多么幸运?

以生活例子具体说说幸运和不幸运。

⑶ 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结合第二题,以简笔画形式来理解。

4、小组合作,探究,解疑。

5、班内交流、汇报成果,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三、小结

四、作业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 篇八

一、导入

1.每个身上都受到过表扬和批评,做好了——表扬,做错了——批评,可是今天我们课文中的孩子做了一件事同时受到了表扬和批评。今天我们就学习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齐读课题。

2.谈对课题的理解,为什么课文提名中有引号?(引用人物的语言),我们读文章理解课题很重要,就象我们写作文是的审题一样。带着理解齐读课题。

二、研读课文

1.小巴迪做了什么事得到了两种评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2.看大屏幕,读懂了吗?(课件出示:是什么使让小巴迪得到了这样的两种评价?小巴迪的反应如何?)一生回答。

3.找读母亲的话,师范读。这里抓住了母亲的什么来写?(动作神态语言)谁能读读这段话,模仿一下母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一生朗读。

4.师:读得很好,但有一个小地方,老师有点意见,(有同学举手)好,你说。

生:“兴奋”的“兴”字读错了,正音。

5.巴迪的反应如何,如果你是此时的巴迪,你会怎么想?

6.巴迪此时最想的是什么,他怀着怎样的心情等待父亲的回来?

(1)父亲终于回来了,看完时却说,——现在你就是那位父亲,你应该怎样说这句话。为什么要这么说?互相交流。请你说说这句话。

(2)听了父亲这样的评价,巴迪的心情怎样呢?用一个词来说一下。(难过/沮丧/伤心……)把你的理解读出来(指名读)

(3)出示句子(关于巴迪听了爸爸地话后的句子),什么描写?动作,如果把冲改为跑,把跑改为走,把扑改成躺行不行?交流。读读这句话,只读有动作的句子,然后把换完后的句子读一读。

三、交流品读,内化感情

1、全班交流。

2、主要交流的句子:

(1)师:母亲给我的是什么?(鼓励……)还有一种力量,父亲给我的事什么力量?(警告,批评)板书。如果只有母亲的鼓励,或者只有父亲的警告,巴蒂就不会健康的成长。

(2)合作读这段话,女同学读写母亲的句子,男同学读写父亲的句子,齐读后面的部分(我从心底知道……那就是爱),老师做过渡。

(3)这种爱你能体会吗?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段话。

四、总结:看来同学们完全理解了作者的文章,你想怎么做?

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带来的8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最新范文

90 36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