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教师教学>教案大全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5篇

2023-08-22 01:44:18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内容是一秘范文为您带来的5篇《《登岳阳楼》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登岳阳楼》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可能正如仇注所云“喜初登也”。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2、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

〖教学重点〗

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我们曾经学习过杜甫的《登高》一诗,大家还能背下来吗?(学生齐背)对,背得很好。哪一位同学能不能说说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朗读背诵

1、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

2、教师作诵读提示。

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可能正如仇注所云“喜初登也”。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3、学生朗读背诵。

先教师范背,再学生个人朗读,集体齐读,试背。

三、了解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

四、初知意象

1、结合下面的译诗理解本诗。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2、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3、了解律诗的章法

首联:破题,是诗歌的“起”。

颔联:承接上联写登楼所见之景,是“承”。

颈联:由景转入写个人际遇,是“转”。

尾联:在前三联的基础上抒写情怀,深化主题,结束全诗,是“合”。

五、置身诗境

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画面描述出来?

教师预设: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六、缘景明情

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

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

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比较:曹操的诗句通过写沧海吞吐日月,写出了自己博大的胸襟。杜甫此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浩翰无边、吞吐日月,同样壮阔。)(意境:博大壮阔)

比较一下:“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比较,各有怎样的妙处?

《登岳阳楼》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在多次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

2、在品析诗歌的过程中读出诗人蕴涵的深切感情。

3、当堂背诵诗歌。

4、培养学生喜欢读诗的习惯,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析诗歌的过程中读出诗人蕴涵的家国之恨和身世之怀。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江南有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而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以其雄伟的气势和巍峨壮丽的风采,古往今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登楼抒怀。

孟浩然望洞庭,描绘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雄伟景观;范仲淹登高楼,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

宋代著名诗人陈与义也登上了岳阳楼,那么,他又抒发了什么情感呢?让我们赶紧进入今天的课堂。(显示课题)

二、读准诗歌

1、自由朗读诗歌。【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多读,才能感受诗歌的美。那现在就让我们赶紧去朗读一下这首诗吧。】

2、请一个学生朗读。【读准字音:旌,徙】

3、齐读诗歌。

4、明确诗歌节奏。【读准字音只是诵读的前提。朗读诗歌,还需注意节奏。尤其是律诗。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节奏划分。】(显示诗歌节奏划分)

5、学生根据PPT的节奏划分自由朗读。

6、学生齐读,要求读出停顿。

三、读懂诗歌

1、解释关键词:帘旌、徙倚、凭危、吊古

2、学生根据课文注解大致了解诗歌意思。

3、PPT显示诗歌大意,学生齐读

四、读透诗歌

1、找诗眼。

【文有文眼,诗也有诗眼,它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也往往是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的诗眼。】

明确:悲

2、“悲”在何处?

【即为诗眼,必定穿透于诗歌的每一个角度,处处渗透着这“悲”,那么就请同学们找找哪些地方能体现这“悲”?】

【品析诗句,朗读相辅,明确重读字】

概括:景悲——己悲——国悲

3、圈点出品析得出的重读字,结合停顿,明确诗歌感情基调,配乐朗读诗歌。

【只要我们将诗歌的重音和节奏准确地读出来,那么诗歌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五、挑战自我

当堂背诵诗歌《登岳阳楼》

六、诗歌总结

朱光潜先生曾说:“自从有了诗歌,人生就不是一件枯燥的东西”,希望正处于敏感多思、多愁善感的诗般年华的同学们,能通过诗歌,让自己成为一个有高尚情趣的人,让自己的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板书: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景悲

悲 己悲

国悲

高二选修《登岳阳楼》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

〖教学重点〗

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我们曾经学习过杜甫的《登高》一诗,大家还能背下来吗?(学生齐背)对,背得很好。哪一位同学能不能说说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朗读背诵

1、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

2、教师作诵读提示。

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可能正如仇注所云“喜初登也”。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3、学生朗读背诵。

先教师范背,再学生个人朗读,集体齐读,试背。

三、了解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

四、初知意象

1、结合下面的译诗理解本诗。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2、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3、了解律诗的章法

首联:破题,是诗歌的“起”。

颔联:承接上联写登楼所见之景,是“承”。

颈联:由景转入写个人际遇,是“转”。

尾联:在前三联的基础上抒写情怀,深化主题,结束全诗,是“合”。

五、置身诗境

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画面描述出来?

教师预设: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六、缘景明情

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

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

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比较:曹操的诗句通过写沧海吞吐日月,写出了自己博大的胸襟。杜甫此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浩翰无边、吞吐日月,同样壮阔。)(意境:博大壮阔)

比较一下:“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比较,各有怎样的妙处?

课《登岳阳楼》教案 篇四

《登岳阳楼》教学案一体化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从小学到现在,学习不少杜甫的诗歌,你学习过的杜甫诗有哪些,(学生背诗接龙)请说说杜甫诗歌有哪些特点?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杜甫的五言律诗《登岳阳楼》,在这首中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二、解题

1.投影出示课题

2.投影有关岳阳楼图片

3.简介背景

三、诵读欣赏

1.配乐范读,(投影展现)

注意划分节奏和语速语调

2.自由朗读

(1)结合注释疏通句意

(2)共同讨论质疑解难

3.配乐竞读

学生评议,教师点结

4.师生品读

(1).品读意境:(投影)

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讨论明确 景物有洞庭水、岳阳楼、吴楚大地、天地日月星辰。孤老病、关山、涕泪栏杆。这些景物壮阔而悲凉。

(2)读后有怎样的感受?试着将其改写成一段写景散文。

————使人读后仿佛进入战事不断,游子漂泊他乡,老病交加,悲痛欲绝,孤苦无助的境地。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2)品读情感

这首诗抒发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从“无一字”“ 孤舟”“ 涕泗流”等词中可看出本诗主要抒发作者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哀伤。

(3)品味语言(投影)

你最喜欢哪句诗,说说喜欢的理由

5.比较阅读

试比较《题破山寺后禅院》与《登岳阳楼》同异

明确:

相同处:都是五言律诗,都有借景抒情

不同点:

————主要表达方式不同,前者以写景为主,后者以自叙和抒情为主

————写景方式不同,前者以写实为主,后者写实与想像想结合

————景物特点不同,前者着眼于细节描写,后者细节与全景相结合

————抒发感情不同,前者是物我两忘的愉快心情,后者抒发的忧郁之情。

6.配乐齐读

四、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诗歌,掌握了朗读技巧,并感受了作者的情感,对重点词句做了研读品味,有很大的收获。

1.搜集与《题破山寺后禅院》意境相近的其它田园诗

2.搜集与《登岳阳楼》意境相近的其它忧国思乡诗。

登岳阳楼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题。

2、体会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写作背景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二、具体分析

1、 “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悲凉,早就听闻,现在才去,有沉郁之感,应和诗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漂泊天涯等感触。也与结尾相合。

2、赏析?“坼”、“浮”二字。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景情

洞庭湖广阔无垠,烟波浩淼。诗人有不灭的济世的博大胸襟。

诗人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乾坤;诗人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这就使他的这两句诗比起孟浩然的两句诗更显得气势不凡,惊天动地。

3、第五、六句写什么?

转写自己的凄苦情状。

4、第七、八句写什么?

写诗人凭栏眺望北方,想到那长年不息的战火和涂炭的生灵,不禁涕泪纵横,难以抑止。又是忧国忧民的体现.

三、 总结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所见所感。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忧患联系起来,把对寂寞的身世感慨和壮阔的自然景色相映衬,意境宏大,情调悲壮,是登岳阳楼的千古名篇。

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整理的5篇《《登岳阳楼》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最新范文

90 3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