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教师教学>教案大全

《村居》教案【优秀10篇】

2022-09-03 05:25:55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一秘为您精心整理了10篇《《村居》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村居》教案 篇一

设计意图

古诗《村居》选材于幼儿园大班早期阅读课程《幸福的种子》系列活动。古诗语言精练,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幼儿学习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幼儿对语言文学的兴趣和敏感力。

活动目标

1、通过配乐欣赏、赏画吟诗来感受诗中山村热闹的春景。

2、尝试用绘画形式表现古诗《村居》,根据图片理解古诗的内容。

3、学习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诵古诗。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用绘画形式表现古诗《村居》,根据图片理解古诗的内容。

难点:学习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诵古诗。

活动准备

1、背景音乐

2.PPT

3、笔、纸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照片,引入古诗《村居》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幼儿春天时在幼儿园活动的照片)

——你们在照片中看到了什么?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幼儿园的大树和小草都有了什么变化?

——这些照片让老师想起了一首古诗《村居》。

2、播放背景音乐,教师朗诵古诗《村居》。

——请小朋友们仔细听古诗。(教师朗诵古诗)

——你在古诗中听到了什么?(第一遍)(草、杨柳、儿童……)

——听得真仔细,这首古诗到底说了什么呢?我们再来听一听。(教师再次朗诵古诗)

——这一次,你听到了什么呢?(二月天,教师可以追问:你觉得二月天是什么意思呢?)

3、播放 PPT,幼儿边看古诗画面边听教师朗诵古诗,再次完整感受古诗,并理解古诗大意。

——小朋友们都听到了古诗中的很多内容,那你猜猜看这首古诗是写什么季节?

——对,写的是春天的山村美景,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播放 PPT 古诗画面)(柳树、小草、小鸟、儿童、风筝)

——请你来说一说第一句古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是什么意思?(幼儿尝试逐句理解古诗,教师加以补充更正)

——古诗《村居》描述了一幅美丽的山村春景,早春二月,村子里的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早早的回家,赶忙趁着东风使劲吹的时候,把风筝放上蓝天。

4、让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古诗《村居》。

——这样一首美好的古诗,我们可以用什么美好的画面去展示这首古诗呢?(逐句请幼儿用笔画出来)

——好了,我们一起看着你们画的古诗把这首古诗朗诵出来吧!

5、 幼儿尝试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诵古诗。

——这首古诗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那古人是怎样朗诵古诗的呢?

——(教师起立模仿古人摇头晃脑朗诵古诗)古人朗诵古诗和我们平时念儿歌有什么不同?(幼儿谈论交流)

——对的,念儿歌比较欢快,有节奏,而朗诵古诗我们要慢一些,要有感情、有韵律,还要摇头晃脑。

——现在我们也学着古人有感情、有韵律的朗诵这首古诗吧。

6、延伸活动。

——我们也趁着在这美丽的春天出去放风筝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兴趣比较浓,活动目标基本实现。古诗第二句“拂堤杨柳醉春烟”中的“醉”让幼儿理解起来就有些困难,因此,我让幼儿模仿醉酒的人摇头晃脑两手左右摆动,感受“醉春烟”。整首古诗

中最能引起幼儿共鸣要数后两句,由于他描写的就是幼儿的生活与游戏,就能使幼儿产生共鸣感。幼儿对于绘画展现古诗《村居》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从幼儿根据每一句诗画的一幅画,不看诗就知道画面描写的是哪首诗。

不足之处:在活动中对幼儿的表达要及时的鼓励和肯定,教师对于古诗的解 释注意通俗易懂,语言儿童画,朗诵示范要注意语言的节奏韵律。自己对古诗教学也缺乏经验,在教学方法策略上应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需要适时调整,做进一步改进。

《村居》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多媒体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师描绘情境:春天到了,天空碧蓝碧蓝的,小草儿从地底下钻出来了,小鸟儿在空中飞翔,在林中歌唱。河堤上,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傍晚,农家的炊烟袅袅上升。这浓浓的春色,令人陶醉。农家的小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正趁着这和煦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这就是《村居》中描写的情景,同学们想去感受一下吗?

三、自学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对照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3个生字和4个要求会认的新字的读音。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翘舌音的字:趁、纸

后鼻音的字:莺

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1、学习一句。

1)指名读上半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地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上半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下半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句。

2、学习二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小组去读这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六、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字形,提出要注意的地方。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自由练习。

4、组词。

《村居》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

3、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中\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田园生活的纯朴和情趣。

难点:体会词的意境。

教法与学法教法:读议法学法:自悟法与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词作,感知宋词

1、课件出示(居)。

师:看屏幕,这个字读什么?我们的祖先是这样创造这个字的——出示“居”的古字演变。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家,所以有人说居然之家,还有人说安居乐业。)

2、出示“村居”。

师:看到这个词,你又想到什么?矮小的房子,勤劳的人们,安静的氛围……这村子让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啊?

过渡:只是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就觉出了村居生活的安宁、美好。那么让你站在这村子边,走进这村子里,真实地感受这美丽的村庄,你会做些什么啊?(作诗、画画、吟诵)是啊,有多少文人墨客面对着美丽的村居都忍不住心怀感慨,就算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金戈铁马。这样的安宁还是触碰了他心里最深的细腻,于是让我们后辈人为之赞叹的佳作就这样破茧而出了。

今天我们就感受一下其中一位诗人细腻的感情,一起走进诗人辛弃疾的《村居》(板书)

3、简介词名

出示整首词。

师:这和我们平时学过的古诗一样吗?这是我们接触到的一种新的文体——

词,它是诗的另一种形式,起源于隋唐之际,在宋朝达到鼎盛。古代的词,都合乐而歌,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这曲调的名称叫“词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的词牌名是“清平乐”,又叫“忆萝月”、“醉东风”。

4、简介作者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二、初读词作

1、检查学生自读。

2、指导朗读

师:古人诗兴大发时,会情不自禁手舞足蹈,我们不妨也来效仿一下古人。(手舞上阕,足蹈下阕,合之)

三、诠词释意

过渡: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过这么多遍之后,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指导朗读)吴音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用家乡话和老师说句话?翁:年龄大的老公公。媪,年龄大的老婆婆。师:这翁媪在干什么?相媚好?很亲热的在一起打趣交谈。翁媪你们在聊些什么啊?(x翁、x媪)

过渡: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大儿锄豆溪东”(出示画面)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正需要x大儿来锄草,来x大儿把你的辛勤劳动读出来。

“中儿正织鸡笼”(出示画面)师:“看来翁媪的儿子们都是干将,那个字写出了了中儿的专心工作?(织,所以这个字要?重读。)指导朗读。

“小儿卧剥莲蓬”(出示画面)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小儿就在溪头莲蓬处。”小儿是怎么剥莲蓬的?(卧在那儿剥莲蓬)“卧”什么意思?(趴的意思)师:带进诗中去读一读。好不好?为什么?师:那你是怎么理解小儿是怎么卧的?可以是趴着,可以是躺着,还可以是侧着身子,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想怎么剥就怎么剥,怎么卧舒服就怎么卧。师:看他的神情,他怎样剥的?送一个词给他,他在剥莲蓬时态度怎样?(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想必他吃得也是(津津有味)。师:这样的小儿让我们觉得?天真,活泼、可爱、顽皮……那这样的小儿在父母眼里就更受?所以“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那“无赖”指?可爱、顽皮。

2、(出示整首词)师:我把你们看到的画面全部呈现出来了,我认为还有一处重要的景色可以把大家看到的画面连到一起,是什么?你发现了么?你看见了么?

“小溪”,溪上?——青青草。溪东?——大儿锄豆。溪头?——小儿卧剥莲蓬。

这小溪简直就是这幅村居图的“点睛”处,因为有了这溪水,所有的画面和谐地连接在一起,构成了完美的画面。听,这流水声。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溪?(涓涓的、潺潺的、哗啦哗啦唱歌的……)

师:闭上眼睛,伴着这流水声我们眼前出现了矮小的房屋,溪上绿油油的茂盛的小草,呢喃着软语的有点喝醉了的老公公和老婆婆。还有他们勤劳的儿子们以及那正在聚精会神剥莲子的小儿子。这画面多么的?——美。这美多么的让人?——陶醉。你能不能陶醉着把这美读出来?(读的真美,老师也陶醉了,我们都醉在这吴音的美景中,“沉醉不知归路”。)

四、合作探究

过渡:这种沉醉让我们忍不住想走上前和翁媪聊聊天,问一问这是“谁家”的翁媪。(这是谁家的翁媪啊?)x翁啊,看您住的草房子这么矮小,您为什么这么开心啊?x媪啊,你的日子过得这么清苦,您怎么还有兴致喝酒谈心啊?x翁:你家这么多人就住在这茅屋里,冬天来了,你们怎么过?你们为什么还总是笑容满面呢?(心安茅屋稳,家贫菜根香)

看着这和睦的一家人,我们不禁心生?羡慕。是啊,生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尚且羡慕他们,何况处于战乱之时的作者呢!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宁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却遭受奸臣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十八年。这首词就是他在被贬之后写的。

你觉得作者喜欢这样的乡村生活吗?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

五、总结课文

过渡:想象一下胸怀爱国热忱的辛弃疾在看到这么美丽的村庄,这么和睦的家庭画面时,会怎样地合乐而歌?

你想听听吗?可以跟着一起唱。

师:现在这和谐美好的村居就像这首词当中的那条小溪缓缓地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流淌永远……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整首词。

2、你喜欢这样的田园风光吗?试着把它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3、你的家庭(或者老家)一定也有这样的温馨情景,这些情景一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把它写出来,写成一篇文章或者一首诗歌。

附:板书设计

26 清平乐 村居

情景(茅檐、小溪、青草)

人物(翁媪)

生活:大儿锄豆 美丽的村庄生活

中儿织鸡笼 (村居)

小儿剥莲蓬

教学反思:

从整个过程来说,这节课并没有达到原本设计的要求,内容安排较多,学生接受的容量还达不到设计要求;课堂节奏过于舒缓,与题目“村居”的舒缓有过之。虽然保证了节奏的一致性,但是一些环节拖得太长,照顾全体学生,反而导致了一些学生吃不饱的现象。

但是,本课中的一些环节也真正使得学生们在传统文化熏陶,语文素养提高和知识的掌握方法上得到了一些教育。在“踏歌”环节中,交给了学生一种全新的诗歌朗诵方法,不仅让他们了解了我国传统文化,而且在不知不觉中也记住了文章。舒缓的课堂气氛虽然使得环节显得有些拖沓,但是却能够保证全体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效果。

《村居》教案 篇四

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干些什么?清朝诗人高鼎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目睹了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人留下了一首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板题,生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圈画生字,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

点拨:(1)“醉”是平舌音。

(2)“烟”韵母是前鼻韵母。

(3)“童”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认记(立+里)。

(4)“散”是平舌音;偏旁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

(5)“忙”书空;扩词;用“急忙”说话。

3.自读古诗,然后谈一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

点拨:(1)纸鸢:风筝。

(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演示课件或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听xx同学朗诵这首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指名配乐朗诵)

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你的感受。(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7.练习背诵课文。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醉、烟、童、散、忙”。

2.连词认读生字。

3.观察“忙”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4.指导、示范书写“忙”字。

5.学生描红、临摹。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除了《春晓》《村居》以外,还写了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也可以出示教师摘抄的诗句,让学生读一读。如: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村居》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通过配乐欣赏、赏画吟诗来感受诗中山村热闹的春景,并尝试有感情朗诵古诗。

2、通过古诗新唱、表演等方式,拓展幼儿对古诗的感受,喜欢学习古诗。

3、能分析古诗,培养想象力。

4、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古筝音乐;古诗朗诵、新唱视频各一段;小草、黄莺、柳树等胸饰若干;古诗背景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已学诗歌迁移,引出古诗

1、已学诗歌激趣。

师:记得我们学过诗歌《春天的秘密》吗?诗歌里春天的秘密在哪里?

2、过渡引出古诗。

师: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春天的秘密呢!

二、图文并茂解析,品悟古诗

(一)完整配乐欣赏古诗《村居》

1、幼儿带着问题,倾听古诗。

师:请小朋友仔细听古诗,找一找春天的秘密在哪里?(老师配乐朗诵古诗)

2、幼儿回答问题,梳理古诗。

师:古诗里,春天的秘密在哪里呀?(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完整的诗句回应)

(二)借助图片来理解古诗《村居》

1、出示古诗图片,再次完整感受古诗。

2、幼儿尝试逐句理解古诗,老师加以补充更正。

3、教师小结:古诗《村居》描述了一幅美丽的山村春景,二月里,村子前后的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边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美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使劲吹的时<www.1mi.net>侯,把风筝放上蓝天。

(三)结合视频理解古诗《村居》

三、多种形式呈现,表现古诗

(一)尝试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诵古诗

1、师幼讨论如何朗诵《村居》。

师:这样一首美好的古诗,我们该用怎么样心情和声音去朗诵这首古诗呢?

(前两句轻柔、稍慢地朗诵,后两句高兴、稍快地朗诵)

2、幼儿尝试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二)在古诗新唱中表演古诗中的情景

1、欣赏古诗新唱。

师:你们知道吗?古诗不仅可以用来朗诵还可以唱歌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2、尝试古诗表演

师:这么好听的古诗新唱中,我们能不能把它表演出来呢,请你们来把《村居》表演出来。

(集体做一做草长和莺飞的样子,用身体动作表示拂堤杨柳的样子;再请若干幼儿配上胸饰进行古诗表演。)

教学反思:

对于古诗的教学,教师对全诗的准确把握很重要,需要站在小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和孩子们的形象思维同步,,才能让小孩子们的语文兴趣越来越浓郁,才能像蓝天上高高放飞的风筝一样: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村居》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准备】

有关春天的图片及春天的古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知识。谁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

意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对春天的感受,为进一步理解春天作铺垫。

2、师: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仅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学习古、诗、首两个字。

二、学习《春晓》

出示整首诗。

1、读通:

⑴师: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齐读诗题)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比赛背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

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自主性。

⑵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⑶指名背诵。

⑷认记汉字:

(指名读准词──交流识记加横线字的方法组词,猜字义)

春眠

春晓

处处

闻啼鸟

2、理解感悟:

⑴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读读第一句。(也可做做动作帮助理解)

⑵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⑶交流讨论学习。

⑷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鸟、风雨、花)

⑸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处处闻啼)

⑹播放一段鸟儿鸣叫的录音。耳听鸣叫声,想象鸟儿飞翔的画面,读好第二句。(体会春天所带给人的美好、愉悦)

⑺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理解知多少,也可画画帮助理解)

⑻这花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⑼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很可惜、很美)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吟诵: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

朗读全诗,背诵。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古、声、多、处

布置作业:课下收集有关春天的古诗。

四、板书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背诵《春晓》。

3、出示新课课题《村居》,读题,学习村、居两字,解题。

二、学习《村居》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春烟

散学

儿童

(读准音──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随机理解词义,用醉、忙各说一句话。)

3、指名读全诗。

4、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先认真地读古诗,看看图,想想这首诗中又写了哪些景物?用____划出来。哪些地方读不懂的用?标出。两分钟后(小组长记时)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解决解决。

5、全班汇报交流。

6、⑴学习第一、二句:

通过长、拂堤、醉、春烟的理解,感悟草、莺、杨柳的形象。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来说一说。

指导朗读。用轻缓的语气读,感受春天的美景。

⑵学习第三、四句。

⑶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风筝是怎样放的?

唤起放风筝的记忆,体味其中的乐趣。

7、指导朗读,读出放风筝的快乐之情。

8、吟诵全诗。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知、忙

四、拓展阅读有关春天的诗

五、作业

背诵古诗《村居》,写生字知、忙并找几首描写春天的诗。

六、板书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教案 篇七

教学目的:

理解诗中语句,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词。

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可以画成图画或扩展成一篇散文或故事。

教学过程:

一、题解。

“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是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打击。壮志难酬。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

二、自渎,扫清生字。

1 、读准字音。

2 、解释词语。

三、齐读,指名谈词句的意思或描绘的意境,学生评议。

四、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构思、写法,讨论下列问题。

1 .开头两句写景,描会了哪些景物? 有何特点?

明确:茅舍、小溪、青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小景,将它们组合成一个画面。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富于田园特色

2 .后六句写人,写了哪些人物的哪些活动? 为什么这样构思?

明确:通过翁媪打趣闲淡,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的简单情节,安排,寥寥几笔描画出一幅富于田园特色的生活景象,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自然朴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小结: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不事雕琢而纯用白描,写人物的活动富于变化,写白发翁媪,先闻其声:写大、中、小儿.后见其人。寥寥几笔,如实描摹,写出—家两老三少的活动,全词只摄取了一个很平常的生活画面,如同一幅素描,却写得生趣盎然。

五、学生朗读、背诵。

六、课堂作业:

1 、根据词的意境,画一幅田园景象图。

2 、展开合理的想象,将《清平乐》扩写成300 字的短文。

《村居》教案 篇八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口述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

4、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篇的语言美和情景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词语是描写春天的,能说给大家听吗?

2、指名说。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是哪一首呢?

自读课题。我们要学习的是《村居》。

二、初读全诗,读准读通

1、释题:在乡村居住。

作者:高鼎,清朝人,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2、听录音读。

3、自读,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读后检查:

⑴出示生字,读准音,记住形。

⑵指导书写,描红,临写。

⑶指名朗读,正音。

⑷跟录音读。

三、细读全诗,解词释句,弄懂诗意

1、诗歌主要写了哪个季节的什么景色?

2、小组讨论,弄懂相关词语的意思。

3、交流,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草长莺飞:野草旺盛生长,黄莺自由飞翔。

拂:飘拂、拂拭、掠过。

堤:堤岸。

醉春烟: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

纸鸢:纸做的风筝。

4、诗句的意思知道吗?

同桌互说后集体交流。

(早春二月,地面草儿旺盛生长,空中莺儿自由飞翔,堤边杨柳飘拂摇曳,仿佛也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孩子们放学回来天色还早,赶忙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那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5、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再朗读全诗,读出感情:

自读──指名读──纠正──指名读──齐读──跟录音读。

四、赏读全诗,进入意境,熟读成诵

1、看图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想,在头脑中再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作者写出了我们儿童生活的乐趣,你喜欢这首诗吗?练习背诵。

3、你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时你是怎么做的,心情如何?说一说。

五、作业

1、把《村居》这首诗描写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背诵。

3、抄写这首诗。

【板书】

村居

草长莺飞儿童散学

醉春烟

杨柳拂堤| 忙放纸鸢

早春

【教学反思】

《村居》是一首教了多年的古诗,在今天的教学中,又赋予它新的涵义。让古诗融进生活,让学生融进古诗,体会到古诗背后的内容,使学生在古诗文化的熏陶下,激起对祖国古文化瑰宝的热爱之情。

春天是儿童的,在烟花三月美丽的日子里,使儿童步入自然,享受自然,放飞风筝,放飞自己的快乐和理想。儿童是春天的,儿童属于春天生机的组成部分,儿童身上散发出的芳香是春天的细胞和色彩。当学生体会到儿童与春天融为有机的一体时,古诗背后的文化的乳汁已被学生挖掘并吮吸着,可谓水到渠成。

《村居》教案 篇九

【教学目的】

1、读顺古诗文字,读懂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蕴涵的情感,进行有感情地诵读训练。

2、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感悟语言文字的优美。

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置疑解疑能力、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画意入题,激发兴趣

1、谈话:

同学们喜欢春天吗?回忆一下自己在春天里都有哪些活动?你当时的心情怎样?能说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2、学生交谈。

3、谈话:

老师这里有一幅关于春天的画,请大家按一定顺序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并说说看了画面之后你有什么感觉?

(投影出示插图)

4、学生交流。

5、谈话:

清朝诗人高鼎在有一年的春天亲眼目睹了这一画面,并且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村居》。

(板书课题)

6、齐读课题,解题。

二、初读古诗,感知文字

1、请同学们看着画面,听老师范读古诗,注意边听边想,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

2、学生自己借助拼音把古诗读准确,并画出生字多读几遍,然后在小组内检查生字和古诗朗读。

3、小组选派代表全班检查古诗朗读情况并正音。

三、尝试释疑,读懂内容

1、这首古诗的内容比较浅显,同学们有没有信心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自己理解诗句的意思?

2、学生回答。

3、下面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古诗,充分利用手上的资料,看看弄懂了哪些词句的意思,并把小组同学学习中共同的难点找出来,全班共同解决。

4、学生小组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5、交流学习结果:

⑴拂:做动作帮助理解。

醉:联系生活经验(喝醉酒的样子)帮助理解。

⑵结合插图及生活经验理解句意。

6、让学生结合插图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谈听后感受。

(鼓励学生结合画面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

四、品味诗句,朗读悟情

1、朗读前两句。

抓住“醉”字,对照图画,联系往年见过的春日美景体会那种陶醉的感觉,然后将这种感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指名读。

3、朗读后两句:

谈谈自己放风筝的情景和当时的的心情,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去读这两句诗。

自由练读。

指名读。

4、反复练习朗读:

指名读。

生生、师生比赛读。

五、合理想象,还原意境

1、播放音乐,教师根据诗意进行语言描述,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展开想象。

2、说说刚才你在自己的脑海中都看到了些什么?有何感受?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有创新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3、面对着这迷人的景色,如果你是一位诗人,你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学生回答)

4、那就让我们和诗人一起面对着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来吟诗一首吧。

学生起立,倒背双手,面对画面吟诵古诗。

六、课外延伸,深化拓展

1、如果你是一位画家,学完这首古诗后,你最想干什么?

(鼓励学生画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并融入自己独特的想象)

2、古人特别喜欢赞美春天,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春天的优美诗歌。请同学们课下每人搜集两首,练习朗读,准备举行“春天,我爱你”古诗朗诵会。

《村居》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

(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4)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5)指导读:

河堤/杨柳/醉/春烟。

(6)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充分地说: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7)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8)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

(9)配乐全班齐读一二句。

3、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三、四句,读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2)(多媒体出示孩子放风筝的画面)

指名说诗意,理解“纸鸢”。

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看,它们是谁?

1、交流识记字形。出示:诗村童

加一加:“诗”“讠+寺”;“村”是“木+寸”,“童”是“立+里”。

1、教师指导书写。

出示“诗村童”的田字格课件

“诗”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村”左右结构,左右等宽,“木”的捺变成点。

“童”上下结构,注意下面“里”的笔顺: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3、学生练习写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第二课时

(一)知诗人,解题意: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吗?(共分四步:a.知诗人,解题意,b.释词语,明诗意,c.想意境,悟诗情,d.拓展阅读。)这节课我们就用这四步学诗法来学习《咏柳》。

1、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

2、学习生字“咏”、“柳”。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3、作者是怎么歌颂柳树的呢?请大家轻声读一遍古诗。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步。

(二)释词语,明诗意:

1、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以小组的形式来理解诗意。

2、汇报自学情况。

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A.妆:(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意思是装饰,打扮。

一般都是谁打扮?那么本诗是说谁打扮?

B.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这句话的意思是: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第二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裁:用部首查字法查“戈字部”。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像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三)想意境,悟诗情。

1、再来读第一句话,说说你眼前出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似一位姿态婀娜的美人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摇摆。

谁能通过诵读把这美妙的画面读出来?

2、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被作者用“似剪刀”形象化了。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还能剪出什么?

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我们美的想象。

3、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让我们借作者的诗文,读出我们心中对春的赞美。

(四)横纵观,拓视野:

春天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吟着春天的诗,与春天撞个满怀……

请在下面的三首诗中,选一首喜爱的背诵下来,并说说理由。

出示古诗:朱熹的《春日》、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A.交流识记字形。

(课件出示)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碧妆绿丝剪

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加一加:“王+白+石”是“碧”,“纟+录”是“绿”,“前+刀”是“剪”,“纟+纟”是“丝”。

换一换:“将”去掉右边部分,换成“女”,就是“妆”。

B.指导书写。

1、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2、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六)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咏柳》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柳树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10篇《《村居》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最新范文

90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