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教师教学>教案大全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优秀4篇

2024-02-26 11:39:13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是勤劳的编辑为大伙儿整理的《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优秀4篇,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 篇一

课文

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头。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吃过早饭,青头对红头说:“咱们玩捉迷藏吧!”

“那我先藏,你来找。”红头说。

“好吧!”青头说完,转过身子闭上了眼。

红头四面看了看,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不做声了。

“红头,藏好了吗?”青头大声问。

红头不说话,只露出两只眼睛偷偷地看。它心想,我要是一答应;就会被青头发现。

正在这时,一只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来吃草。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了。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呀,救命呀?”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只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在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的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运动着。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终于,红头又看见了光亮。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这时,青头爬到了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阿嚏!”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地流下了眼泪:“谢谢你……”

青头笑眯眯地说:“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旅行吧!”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张之路,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重点指导书写、识记“胃、刚”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把握“答”、“应”、“骨”、“几”多音字的读音。

3.通过口语练习,让学生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和过程的同时,获得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4.通过读课文,初步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5.培养学生遇事冷静,相互帮助的处事哲理。

教学重点:

结合文本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口语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概括能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指名说)

师:同学们去过的地方可真多,可谓是见多识广。今天吴老师也带着同学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旅行,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10课。

二、揭题。

1.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区分“旅游”和“旅行”。(旅行重在“行”,主要指到处行走。旅游重在“游”,主要指观光、游玩。)

3.引导学生在读课题后质疑:读完课题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指名说。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

4.指名说说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是小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结合图片指名让学生写写“蟋蟀”,并说说识记方法。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共同解决同学们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

三、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快速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看一遍,然后说说哪些小节讲到了这两个问题。

2.指名说说自己找到的信息。(1-7小节讲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8-18小节讲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过渡语: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下面我们先来探讨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

(二)创设情境,探究原因。

1.请三名学生表演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发现问题。(指名说说自己发现的问题)

2.学习多音字“答”。

课件出示多音字“答”,指导学生朗读。

3.探究原因。

同桌进行口语练习(用课件出示“因为,所以”的句式,让学生说说红头到牛肚子旅行的原因。)

过渡语:对于红头来说,这次旅行纯属意外。红头是怎样进行这次意外的旅行的?下面我们一起合作朗读课文的8-20小节。

(三)再读课文,了解旅行过程。

1.提出合作读书的要求:

(1)女同学读红头说的话,男同学读青头说的话,老师读旁白。

(2)边读边思考: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

2.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1)课件出示多音字,学习多音字,相机指导书写“应”,指导理解相关词语。

(2)指名说说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

A.指名说。

B.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3)口语练习:由于得到青头的帮助,红头顺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红头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请与同桌合作完成下列练习。

红头从________走到________,又从________来到了________。最后,在牛________的时候,随着________。

(过渡语:牛到底有几个胃?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

(4)指名结合画面内容完成以下口语练习。

牛共有________胃,前________,只有________。

四、归纳小结

1.初步了解科普童话小品的文学体裁。

师:课文用童话的形式,通过红头在牛肚子旅行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这样的体裁就是科普童话小品。

2.概括分析,明晓事理。

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可以说是一次意外,如果没有得到青头的帮助,它也不可能顺利地从牛肚子里出来。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悟?(预设学生的回答:相互帮助,团结友爱,遇事冷静不慌张)

是啊。不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事,都不能紧张,一定要发挥聪明才智,冷静处理好事情。更重要的是学会互相帮忙,共同解决困难。请记住:团结就是力量。

板书设计:

在牛肚子里旅行

旅游线路: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里——出来

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描写红头和青头的语句,读出相应的语气。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并会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2.体会青头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积极的鼓励、及时的帮助,帮助红头摆脱困境的过程。受到要真心对待朋友,遇事冷静、机智、勇敢的教育。

一、课文回顾,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进行了一场特殊的旅行,这次旅行不是到南湖,不是到北京,而是走到了——牛的肚子里。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对好朋友,他们是——红头和青头,谁能告诉我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呢?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谈话过渡: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进入了牛的嘴巴里,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大声读课文8~18自然段,找找红头和青头的对话。小组内合作分角色来读一读对话。

(一)学习第一组对话

1.指名分角色朗读。

2.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3.红头陷入了危机,它的好朋友青头是怎么做的?指名读青头的话。青头想告诉红头什么?(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这时候”是指什么时候?(刚把草吃进去的时候。)这就是牛吃草的特点,青头通过自己的知识,为红头找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4.青头在说这番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呢?(焦急)你从哪里看出来?(“一下子、不顾、一骨碌、大声喊”)

5.尽管青头这样指导,红头还是哭了起来,他在这时心情如何?是啊,害怕着急得都哭出来了。

6.可怜的红头到了——牛肚子里(黑板上标出)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学习第二组对话。

(二)学习第二组对话

1.指名分角色朗读,强调“贮藏”读音。

2.看着图说说牛的胃是怎么样的,理解“反刍”。

3.此时的红头怎么样?“悲哀”是什么意思?(红头现在在哪儿?他现在的感受如何?你能想象他现在可能遇到的危险吗?)带着感情再读这句。

4.讨论青头的话到底有没有用。(他通过拥有的知识让自己的朋友别再害怕。他对朋友很关心。)

5.青头这段话,他说了几层意思?分别是什么?(安慰、牛胃的功能构造)

(三)这一对好朋友正面对着巨大的困难。谁愿意扮演一下红头和青头?通过你的表演让我们感受到两个好朋友之间的感情。

(四)学习16——18自然段。

1.找学生读,评议。黑板上画出红头的旅行路线,让学生演示青头蹭牛鼻孔的样子。

2.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可真是个奇迹啊!

三、学习课文19~20自然段。

1.引导想象: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地流下了眼泪,他激动地只说了三个字:谢谢你……他在心中还会对青头说什么呢?

2.找一找能证明他们是好朋友的句子吧。

四、教师小结。

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是多么值得庆幸啊!这样的一个故事,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童话丰富的想象力,读起来真有趣!正是青头的临危不惧,对朋友真诚的关心,以及灵活应用了所学知识解救了自己的朋友!遇到困难时,老师也希望你们能冷静应对,找准方法去耐心解决!

五、布置作业。

课后第3题:画出它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在牛肚子里旅行 篇二

学习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认识生字,理解读写词语。

学前准备

1、制作教学课件,课文朗读录音。(教师)

2、了解牛吃食的特点,预习课文。(学生)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板书:旅行,组织交流。

2、板书:旅游。

3、把课题补充完整。

4、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5、说说自己去哪里旅行过,感觉怎样。

6、区别“旅行”和“旅游”的意思。

7、齐读课题。

8、学生质疑问题预设:谁在牛肚子里旅行?谁在牛肚子里旅行?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用时:13分钟)

1、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给自然段标序号。

2、指导学生学习新字、新词。教师重点指导。

3、学生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4、小组之间利用识字卡片互相交流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

5、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捉迷藏(cánɡ zànɡ)

答应(dá dā)

几乎(jǐ jī)

5、比一比,组词。

怜管

冷官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7分钟)

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

(1)谁在牛肚子里旅行?

(2)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自读课文,读通、读顺,并思考: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

4、全班交流思考题。

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牛吃食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结(用时: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归类复习本节课的生字。

2、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生字词。

4、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5、读拼音,写词语。

lǚxínɡjiùmìnɡ

kěliánliúlèi

ɡānɡcái

在牛肚子里旅行 篇三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重点指导书写、识记“胃、刚”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把握“答”、“应”、“骨”、“几”多音字的读音。

3.通过口语练习,让学生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和过程的同时,获得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4.通过读课文,初步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5.培养学生遇事冷静,相互帮助的处事哲理。

教学重点:

结合文本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口语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概括能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指名说)

师:同学们去过的地方可真多,可谓是见多识广。今天吴老师也带着同学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旅行,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10课。

二、揭题。

1.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区分“旅游”和“旅行”。(旅行重在“行”,主要指到处行走。旅游重在“游”,主要指观光、游玩。)

3.引导学生在读课题后质疑:读完课题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指名说。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

4.指名说说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是小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结合图片指名让学生写写“蟋蟀”,并说说识记方法。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共同解决同学们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

三、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快速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看一遍,然后说说哪些小节讲到了这两个问题。

2.指名说说自己找到的信息。(1-7小节讲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8-18小节讲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过渡语: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下面我们先来探讨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

(二)创设情境,探究原因。

1.请三名学生表演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发现问题。(指名说说自己发现的问题)

2.学习多音字“答”。

课件出示多音字“答”,指导学生朗读。

3.探究原因。

同桌进行口语练习(用课件出示“因为,所以”的句式,让学生说说红头到牛肚子旅行的原因。)

过渡语:对于红头来说,这次旅行纯属意外。红头是怎样进行这次意外的旅行的?下面我们一起合作朗读课文的8-20小节。

(三)再读课文,了解旅行过程。

1.提出合作读书的要求:

(1)女同学读红头说的话,男同学读青头说的话,老师读旁白。

(2)边读边思考: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

2.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1)课件出示多音字,学习多音字,相机指导书写“应”,指导理解相关词语。

(2)指名说说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

A.指名说。

B.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3)口语练习:由于得到青头的帮助,红头顺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红头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请与同桌合作完成下列练习。

红头从________走到________,又从________来到了________。最后,在牛________的时候,随着________。

(过渡语:牛到底有几个胃?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

(4)指名结合画面内容完成以下口语练习。

牛共有________胃,前________,只有________。

四、归纳小结

1.初步了解科普童话小品的文学体裁。

师:课文用童话的形式,通过红头在牛肚子旅行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这样的体裁就是科普童话小品。

2.概括分析,明晓事理。

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可以说是一次意外,如果没有得到青头的帮助,它也不可能顺利地从牛肚子里出来。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悟?(预设学生的回答:相互帮助,团结友爱,遇事冷静不慌张)

是啊。不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事,都不能紧张,一定要发挥聪明才智,冷静处理好事情。更重要的是学会互相帮忙,共同解决困难。请记住:团结就是力量。

板书设计:

在牛肚子里旅行

旅游线路: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里——出来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感觉要比上《那一定会很好》一课轻松得多。之所以会有这种轻松的感觉,全归功于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前,有老师特意提醒我:要注意处理好教学环节,一定要结合文本进行口语训练,预设前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点……可以说,这一席话让我明确了这节课的教学方向与思路,因此才会有如此的进步。但仍有诸多不足:如各环节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教师说得太多,学生说得太少,对学生进行的语言训练活动量不足,忽略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直接对话等。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反思 篇四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文章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使学生懂得一些科学小知识。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内容充满童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发散性思维的空间和表达的机会。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多种形式阅读,进行朗读体验。

故事内容能够抓住学生的心,使其一口气读完,教师放手让学生在课上读,分角色朗读,尤其是青头的话,句句在激励红头,给了红头信心。教师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理解,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他们也从读中感悟出生活中的哲理——遇到困难、危险时,帮助朋友、鼓励朋友。在危险到来时要镇定、还要学会乐观的面对。

2、在教学的结尾,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红头遭遇困难时,是青头给予了帮助与鼓励,那青头凭借什么才能做到这些的?”学生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感受青头的临危不惧和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最重要的是它有着丰富的知识同时能够灵活运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本人文思想的熏陶,自然而然地课文的情感价值观就水到渠成了。当学生读到:红头高兴得流下来眼泪:“谢谢你……”我问学生:“它还会说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最后,我用法国的一个谚语“人生无友,犹如生命中没有太阳”结束了本节课。

二、成功之处

本课教学中,我考虑到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阶段,而“复习”这一环节,我通过在大屏幕上出示一些上节课所学的新词:“蟋蟀、旅行、草堆、拼命、细嚼、消化、喷嚏、笑眯眯”,让学生在会读的同时,用这几个词语串联复述上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复述课文大意,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情感,并能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阅读

最新范文

90 55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