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教师教学>高中教案>高中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教学优秀教案【优秀6篇】

2023-06-20 12:09:30

模范教案的来源:网上有许多现成的教案资源,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寻找利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一秘范文为您精心整理了6篇《高中化学教学优秀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新学期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模板 篇一

知识与技能:

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有所了解,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本节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学习物质结构初步知识之后,从本质上认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化学能与热能的探究性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2、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合作完成科学探究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本节教学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本节教学难点:

1、从本质上(微观结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2、学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定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首先让学生观看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录像、图片等,或提出一个有关能源的社会实际问题进行讨论→进入实际应用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意义。

[板书]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学生实验]课本实验2-1

[思考]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铝片?

[学生思考回答]因为铝片表面有氧化膜,它阻止铝片与酸的接触,使反应不能进行。

新高中化学教案模板 篇二

【教学设计】

1、酚的定义:

羟基跟芳香烃侧链上的碳原子连接的有机化合物是芳香 。

羟基跟苯环直接连接的有机化合物是______。

苯分子里只有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所得的生成物,是最简单的酚,叫 。

2、苯酚的同系物:

苯酚的同系物:通式为CnH2n-6O(n≥6);

[练习]写出C8H10O的分子中含有苯环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

3、苯酚的结构:

苯酚的分子式为 、结构式为 、结构简式为 或 或 。

4、苯酚的物理性质:

苯酚俗名_______,最初是从煤焦油中发现的。纯净的苯酚为___色,有______的气味___体,苯酚易被氧化,空气中放置即可被氧化而带有 色。熔点43℃。室温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向盛有水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苯酚晶体,振荡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当温度高于_____时,则能与水______。苯酚易溶___等有机溶剂。苯酚有毒,它的浓溶液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苯酚可使蛋白质变性,可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引起中毒,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________洗涤。

5、苯酚的化学性质:

①苯酚的酸性:

苯酚的电离方程式为:

a.在苯酚溶液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 现象为 。

b.苯酚与金属钠反应 。

c.苯酚与NaOH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 。

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不论CO2过量与否,均有 现象其产物为 而不生成

反应的方程式为 。

d.苯酚与碳酸钠反应 。

思考:设计实验比较苯酚、碳酸和醋酸的酸性强弱?

②苯酚的取代反应:

与芳香烃中的苯环类似,苯酚也可与卤素、硝酸、硫酸等在苯环上发生取代反应。

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向苯酚溶液中滴加浓溴水,其现象是有 生成,

化学方程式为:

这个反应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

思考:如何除去苯中的苯酚?

③苯酚的显色反应:

苯酚遇FeCl3溶液显色,溶液颜色变为______,这个反应可用于鉴别和检验苯酚。

思考:鉴别苯酚的方法?

④ 苯酚的氧化反应:

⑤苯酚的加成反应:

⑥与甲醛反应

6、苯酚的用途:

苯酚有毒,苯酚的溶液,可作防腐剂和消毒剂,如药皂含有苯酚。

苯酚还可作化工原料,制酚醛树脂、医药、染料等。

【归纳小结】苯酚知识的网络关系图

感悟高考

1、胡椒酚是植物挥发油中的一种成分。关于胡椒酚的下列说法:①该化合物属于芳香烃;②分子中至少有7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③它的部分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④1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与2molBr2发生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2、四川盛产五倍子。以五倍子为原料可制得化合物A。A的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请解答下列各题:

(1)A的分子式是 。

(2)有机化合物B在硫酸催化条件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可得到A。

请写出B的结构简式: 。

(3)请写出A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香兰素是重要的香料之一,它可由

丁香酚经多步反应合成。有关上述两种化合物的

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1mol丁香酚只能与1molBr2反应

B.丁香酚不能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1mol香兰素最多能与3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香兰素分子中至少有12个原子共平面 ( )

4、下列与溴水不能反应的物质是:①苯;②苯酚;③氢硫酸;④NaOH溶液;⑤AgNO3溶液;⑥裂化汽油;⑦甲烷;⑧镁粉。 ( )

A.① B.①⑦ C.①⑦⑧ D.①②⑤⑦

【教学反思】

第五十八讲 苯酚作业纸

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苯中少量的苯酚可先加适量的浓溴水,使苯酚生成三溴苯酚,再过滤而除去

B.将苯酚晶体放入少量水中,加热时全部溶解,冷却到50℃形成悬浊液

C.苯酚的酸性很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但可以和NaHCO3反应放出CO2

D.苯酚也可以与硝酸发生硝化反应

2、下列关于苯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苯酚是一种弱酸,滴加指示剂变色

B.苯酚在水溶液中能按下式电离:

C.苯酚钠在水溶液中几乎不能存在,会水解生成苯酚,所以苯酚钠溶液显碱性

D.苯酚有腐蚀性,溅在皮肤上可用酒精冲洗

3、下列物质中与苯酚互为同系物的是

A.CH3OH B.(CH3)3COH C.

4、丁香油酚的结构简式是

—CH2—CH=CH2

HO—

O—CH3

该物质不应有的化学性质是 ( )

①可以燃烧;②可以跟溴加成;③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还原;④可以跟NaHCO3溶液反应;⑤可以跟NaOH溶液反应;⑥可以在碱性条件下水解。

A.①③      B.③⑥      C.④⑤      D.④⑥

5、为了把制得的苯酚从溴苯中分离出来,正确的操作是

A. 把混合物加热到65℃以上,用分液漏斗分液

B. 加烧碱溶液振荡后分液,再向上层液体中加盐酸后分液

C. 加烧碱溶液振荡后分液,再向上层液体中加食盐后分液

D. 向混合物中加乙醇,充分振荡后分液

6、用一种试剂就能区分开苯酚、乙醇、NaOH溶液、AgNO3溶液、KSCN溶液这六种无色液体。它是 A.溴水 B.FeCl3溶液 C.金属钠 D.CuO

7、在下列化合物中,既不能跟盐酸反应,又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的是

A、苯酚 B、苯 C、甲苯 D、C2H5OH

8、下列物质久置于空气中发生颜色改变的是:①绿矾;②氢氧化亚铁;③碘化钾溶液;④苯酚;⑤过氧化钠。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⑤ D.①②③④⑤

9、(2007年江苏)花青苷是引起花果呈颜色的一种花色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它的主要结构在不同pH条件下有以下存在形式:

下列有关花青苷说法不正确的是

A.花青苷可作为一种酸碱指示剂 B.I和Ⅱ中均含有二个苯环

C.I和Ⅱ中除了葡萄糖基外,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D.I和Ⅱ均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某芳香烃衍生物的分子式为C7H8O,若该有机物遇氯化铁溶液显紫色,其结构简式可能是

11、白藜芦醇广泛存在于食物(例如桑椹、花生、尤其是葡萄)中,它可能具有抗癌性。能够跟1摩尔该化合物起反应的Br2或H2的用量分别是 、 。

12、含苯酚的工业废水的方案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⑴设备①进行的是 操作(填写操作名称),实验室这一步操作所用的仪器是 ;

⑵由设备②进入设备③的物质A是 ,由设备③进入设备④的物质B是 ;

⑶在设备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⑷在设备④中,物质B的水溶液和CaO反应,产物是 、 和水,可通过 操作(填写操作名称)分离产物;

⑸上图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6H6、CaO、 、 。

★13.将某烃的含氧衍生物92mg装入元素分析装置,通入足量的O2,完全燃烧,将生成的气态物质依次通过氯化钙管(A)和碱石灰管(B),测得A管增加54mg,B管增加286mg,又知该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84,结构中含有—CH2—,只含有两种官能团,遇FeCl3显示明显的颜色变化,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和可能的结构简式。

特色高中化学教案模板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分析及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氧化还原这一对典型的矛盾,领悟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础: 学生已学习了初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已掌握了有关氧化还原反应中特殊例子,通过分初中概念的逐步分析,使学习能从初中的特殊例子转移到高中扩大的概念的实质了来。若能从理论上、其它概念的发展的类比上进行分析,学习对其实质的理解还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2、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 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深刻理解,一定会使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一定会理解许多反应的进行的实质,对电化学知识也一定会达到一定的理解程度。对知识的理解一定会使学生的能力提高,也使学生学习化学的理论水平有很大提高,对学生的今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会起到相当大的帮助作用。 3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新上高一的学生从心理上还未完全从初中的心理、思维方式上转变过来,理解能力还不十分强,但上高中后都有一种好奇心、好胜心,同时也都有一定的进取心,特别是考入重高的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正确引导,逐步培养,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也是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时期。 3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特例)概念的基础是,理解高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特征。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评论(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分析及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氧化还原这一对典型的矛盾,领悟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评论(0)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特例)概念的基础是,理解高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特征。

评论(0) 学时难点

氧化还原的概念及特征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从分类引入氧化还原反应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氧化还原反应 不知道大家看到氧化还原反应这几个字有 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呢?提到 反应,大家先来回忆一下,在初中我们学过 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他们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活动2【讲授】从得失氧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过渡】以氢气还原氧化铜为例,初中阶段我们认为它是还原反应。我们仔细思考,在反应中仅仅发生了还原反应吗?如果继续看,会发现氢气得到氧变为水。我们可以这样想,物质它不会消失,既然氧化铁失去了氧,必然有另一种物质得到氧,才能达到平衡。就好比商人,要卖出一件物品,是不是必然要有人来买?买和卖是同时进行的。同样的,得失氧也是同时进行的,换句话说,氧化和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我们给这种反应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小结】有得失氧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活动3【讲授】从化合价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与讨论】下列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能否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学生活动】反应中均有化合价变化

【学生活动】通过对比观察,思考,归纳,交流,得出结论:这些氧化还原反应中都有某些元素化合价的升高与降低,进而逆推出凡是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活动4【讲授】从电子转移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与讨论】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为什么会有化合价的变化?引导学生探究如下环节:

环节1:以金属钠与氯气反应为例,结合教材阅读,引导学生分析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特点。教师结合教材中氯化钠形成过程示意图完善该反应中电子得失与化合价变化间联系的表达式。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36-37页

环节2:分析氢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特点及氯化氢形成示意图

3.从电子转移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结论】从NaCl和HCl的形成看化合价升降的根本原因是电子的得失或偏移,即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

活动5【讲授】分析氧化还原反

双线桥法:

(1)标出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其升降。

(2)画箭头,箭头由反应物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指向生成物中同种元素。

(3)在桥上标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 ,被氧化、被还原,同时用a×b e-形式表示得、失电子数。

a—得、失电子的原子总数

b—每个原子得失电子数(a,b为1时可省略)

口诀:升 失 氧、降 得 还

【练习】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活动6【讲授】总结

氧化还原反应

1.特征、判断依据:化合价升降

2.本质:电子的得失与偏移

3.标双线桥口诀:升 失 氧、 降 得 还

活动7【作业】课后作业

完成学案上习题。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分析及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氧化还原这一对典型的矛盾,领悟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特例)概念的基础是,理解高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特征。

学时难点

氧化还原的概念及特征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从分类引入氧化还原反应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氧化还原反应 不知道大家看到氧化还原反应这几个字有 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呢?提到 反应,大家先来回忆一下,在初中我们学过 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他们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活动2【讲授】从得失氧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过渡】以氢气还原氧化铜为例,初中阶段我们认为它是还原反应。我们仔细思考,在反应中仅仅发生了还原反应吗?如果继续看,会发现氢气得到氧变为水。我们可以这样想,物质它不会消失,既然氧化铁失去了氧,必然有另一种物质得到氧,才能达到平衡。就好比商人,要卖出一件物品,是不是必然要有人来买?买和卖是同时进行的。同样的,得失氧也是同时进行的,换句话说,氧化和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我们给这种反应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小结】有得失氧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活动3【讲授】从化合价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与讨论】下列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能否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学生活动】反应中均有化合价变化

【学生活动】通过对比观察,思考,归纳,交流,得出结论:这些氧化还原反应中都有某些元素化合价的升高与降低,进而逆推出凡是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活动4【讲授】从电子转移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与讨论】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为什么会有化合价的变化?引导学生探究如下环节:

环节1:以金属钠与氯气反应为例,结合教材阅读,引导学生分析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特点。教师结合教材中氯化钠形成过程示意图完善该反应中电子得失与化合价变化间联系的表达式。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36-37页

环节2:分析氢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特点及氯化氢形成示意图

3.从电子转移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结论】从NaCl和HCl的形成看化合价升降的根本原因是电子的得失或偏移,即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

活动5【讲授】分析氧化还原反

双线桥法:

(1)标出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其升降。

(2)画箭头,箭头由反应物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指向生成物中同种元素。

(3)在桥上标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 ,被氧化、被还原,同时用a×b e-形式表示得、失电子数。

a—得、失电子的原子总数

b—每个原子得失电子数(a,b为1时可省略)

口诀:升 失 氧、降 得 还

【练习】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活动6【讲授】总结

氧化还原反应

1.特征、判断依据:化合价升降

2.本质:电子的得失与偏移

3.标双线桥口诀:升 失 氧、 降 得 还

活动7【作业】课后作业

完成学案上习题。

新高中化学教案模板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能力目标: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及误差分析

教学过程

一、投影: 溶质的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

异:1. 溶质: 以质量表示 以物质的量表示

溶液: 以质量表示 以体积表示

2、 单位: 1 摩/升

同: 都表示溶质和溶液的相对比值

提问: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讲解:以配制0.05mol/L的溶液250mL为例,讲解有关仪器和步骤以及注

意事项。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 仪器:容量瓶、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 过程:

(1) 准备工作:检漏

(2)操作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3)结束工作:存放,整理清洗

三、误差分析

依据公式 C=n/V 造成浓度误差的原因可由n或V引起。造成n的误差可由⑴称量⑵转移洗涤造成V的误差可由⑴俯视或仰视造成,⑵未冷却等

例如:

称量时,砝码有油污或生锈

称量时,药品与砝码颠倒

量取液体时,量筒内壁上有水

称 NaOH固体时,把 NaOH放在纸上

量取浓盐酸、动作太慢

溶解或稀释溶质的小烧杯未用蒸馏水洗涤

容量瓶未干燥

搅拌或移液时,有溶液飞溅出来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

四、讨论

国外教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请评价。

例题:

1、溶液配制:

欲配制 1000 mL 浓度为 0.12 mol·L-1 的 NaOH 溶液,需要的仪器是 ( )

请选择配制过程所必须的操作,按操作先后顺序编号,为( )

1)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使混合均匀。

2)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相切。

3)在托盘天平上先称取洁净干燥烧杯的质量后称取( )g NaOH

4)将容量瓶瓶塞盖紧,反复摇匀。

5)向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并使其恢复室温。

6)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 )mL 容量瓶。

2、要配制浓度约为2mol·L-1 NaOH溶液100mL,下面的操作正确的是 (填代号)。

A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250mL烧杯中,用100mL量筒量 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

B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100mL

C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

D 用100mL量筒量取 40mL 5mol·L-1NaOH溶液,倒入250mL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取60mL蒸馏水,不断搅拌,慢慢倒入烧杯中

练习:略

2022高中化学教案优秀模板 篇五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创调情境→提出问题→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实验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如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又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节 离子反应

[复习提问]回顾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第一组物质是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磷酸固体、蔗糖固体、无水酒精,第二组是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学生回答]还记得吗?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干燥的 固体、 固体、 固体、 固体不导电,而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都能导电。蔗糖和蔗糖溶液,无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导电。

[复习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如 、 、 、 在干燥的固体时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

[学生回答]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当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这些物质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教师总结]可见酸、碱、盐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引出新课]

[板书]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概念:

[投影](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如: 、 、 等。

(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蔗糖、酒精等。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实验1-1

[引导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讨论。

[学生回答]根据灯泡发光明暗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知道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导电能力不同。

[结论]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板书]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投影]图1-10, 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示意图。

[讲述]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能够在水分子作用下完全电离成离子,而某些共价化合物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

[投影]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 。

[学生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三、离子反应:

[引导分析]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就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1.概念: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学生总结]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板书]

①生成弱电解质,如 、弱酸、弱碱

②生成挥发性物质,如

③生成难溶性物质,如

[引导分析]由上述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我们来分析离子反应的特征是什么?

[总结]3.离子反应的特征:

[投影]向着减少某些离子的方向进行,反应速率快,部分离子反应有明显的现象。

4、离子反应类型:

①离子之间交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②离子和分子之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③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

[板书]四、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实验][实验1-2]中的实验Ⅰ、Ⅱ、Ⅲ,并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记录现象,思考原因。

[投影]

[提问]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实验Ⅰ无明显现象。

实验Ⅱ中出现白色沉淀,滤液为蓝色。

实验Ⅲ中生成不溶于稀 的白色沉淀。

[引导思考]实验Ⅰ中无明显现象,原因?

[学生回答]只是 溶液电离上的 和 与 溶液电离出的 的简单混和。

[引导思考]实验Ⅱ和Ⅲ中反应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实验Ⅱ和Ⅲ说明了 溶液电离出的 和 溶液电离出的 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 白色沉淀。而 溶液电离出的 与 溶液电离出的 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以 和 的离子形式存在。

[学生总结]实验Ⅱ中反应实质为

实验Ⅲ中反应实质为

[讲述]由以上实验Ⅱ和Ⅲ我们看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电离出的离子并没有全部发生化学反应,而只有部分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其它物质。

[引出]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板书]

[讲述]2.书写:(以 溶液和 溶液为例)

①写(化学方程式):

②离(电离):

③删(两边相同离子):

④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投影]

写出上述中和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回答]

[学生总结]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①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②表示某一类反应。

[学生练习]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投影]

A.把金属铁放入稀硫酸中

B.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

C.澄清石灰水和盐酸反应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

[学生回答]选项A错在不符合反应的实际情况,因为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和 ,而不是 和 。应为:

选项B的错误是忽略了生成物 是不溶性物质。应为:

选项C正确。

选项D的错误是只注意书写 和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而忽略了 和 也反应。应为:

[总结]检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时,应注意:

①两易: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弱电解质、难溶性物质、气体、单质、氧化物等用分子式表示。)

②两等: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均应相等。

[思考题]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B.

C.

D.

[作业]复习课本内容

书第18页习题

高中化学教案 篇六

教学目的

1、了解金刚石的化学成分、性能和用途,从而认识四中不同的晶体类型。

2、根据各种不同宝石的性质,学会宝石的鉴别和保养。

3、了解宝石的价值。

教学重点

1、了解金刚石的化学成分、性能和用途,从而认识四中不同的晶体类型。

2、根据各种不同宝石的性质,学会宝石的鉴别和保养。

教学过程

联想质疑:

走进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珠宝市场,最引人注目、价格昂贵的要算是用珠宝做成的首饰。你了解有关宝石的知识吗?

1、你都知道那些宝石?他们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2、你知道宝石为何具有美丽的颜色和耀眼的光芒吗

3、宝石除了做首饰外还有那些用途?

一、从钻石说起

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 1.什么是钻石?2.金刚石有何性质?3.金刚石硬度大的原因?

1、钻石:也叫金刚石或金刚钻。

2、金刚石的性质:“硬度之王”,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耐酸碱腐蚀,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思考:金刚石为什么坚硬耐磨?

3、金刚石的结构:每个碳原子都与它周围的四个碳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牢固的正四面体结构。

晶体的分类和性质:

⑴原子晶体:相邻原子均以共价键相结合,在空间按一定规则排列的晶体。

特点:硬度很高,熔点高,沸点高,化学性质稳定。原子晶体中不存在单个分子。

常见的原子晶体:单质硅、单质硼、金刚砂(SiC)、石英(SiO2)、碳化硼(B4C3)、氮化硼(BN)等。

⑵离子晶体: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

特点:熔沸点较高,硬度较大,质地较脆,受压时易破裂;离子晶体不导电,但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晶体内无单个的`分子。

常见的离子晶体:活泼金属形成的盐、碱类和氧化物,所有的铵盐。

⑶分子晶体:通过分子间作用力互相结合形成的晶体。

特点:由于分子间作用力比离子键、共价键弱的多,故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低,硬度小。晶体中存在单个分子。

常见的分子晶体:所有的非金属氢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绝大多数共价化合物、少数盐如AlCl3

⑷金属晶体: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即金属键)形成的晶体。

特点:导电、导热、延展性好(共性),不同的晶体,熔点差异大,如钨高达3380度,而铯仅29度;硬度差异大。

常见的金属晶体:金属单质及合金

五大名贵宝石: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石和变石(金绿宝石)。

二、宝石的性质

思考:宝石的性质主要指那些?各有和作用?

1、宝石的硬度

宝石的硬度:①是宝石的重要特性

② 用于鉴定宝石

③划分宝石档次和等级的主要标准

摩氏硬度:是一种刻划硬度,即相对硬度,只表示宝石硬度的顺序位置,而不是硬度的测定值。

2、宝石的颜色

是评价和鉴定宝石的重要因素。

致色元素:钛、钒、铬、锰、铁、钴、镍、铜等

自色:宝石所含的主要元素所产生的颜色。

他色:宝石所含微量杂质元素所产生的颜色。

橄榄绿:成分是铁镁硅酸盐,铁使橄榄绿呈绿色。属于自色

红宝石和蓝宝石是因为微量元素引起的颜色,属于他色。

3、宝石的化学性质:

金刚石:几乎所有的强酸强碱都不能将金刚石腐蚀

珍珠:成分是碳酸钙和有机质,遇酸或碱时就会发生化学变化。

珍珠的保养:

①不要要珍珠接触樟脑丸、清洁剂、酒精、咖啡、香水、油、盐、醋和赃物,尤其是有机溶剂,若沾上酒或咖啡,应马上用清水冲洗后用软布擦干。

②夏天流汗多,不宜戴珍珠项链。珍珠不戴时应用高级中性肥皂或洗洁精轻轻洗涤晾干,并忌暴晒珍珠。

③不戴时用首饰盒小心存放,并注意保持一定的湿润度。忌用脱脂棉包珍珠。不要与其它首饰放在一起,以免刮花珍珠表面。

三、宝石的价值

学生阅读思考:宝石有何价值?

总结:

①作装饰。视为财富的象征。

②具有医药功能。珊瑚、珍珠、玛瑙、琥珀是中药药材。

③工业技术必需的材料。如金刚石、红宝石、水晶应用于钻探、研磨、激光等领域。

上面内容就是一秘范文为您整理出来的6篇《高中化学教学优秀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最新范文

89 2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