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教师教学>高中教案>高中优秀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优秀7篇)

2024-04-30 03:35:08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下是敬业的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中音乐教案(优秀7篇),欢迎阅读。

《烟台的海》教学案例 篇一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进一步了解大海的壮美和海产品的丰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培养学生搜集、积累和初步运用,创造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

1、《大海啊,故乡》的音乐。

2、学生搜集描写大海的词语、句子、诗、画、歌等和海产品的资料。

3、抽签用的材料。

4、拍摄学生在大海边活动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通过学习《烟台的海》一文,我们感受到海的凝重、轻盈、浪漫和高远,以及海上的忙碌。那情景是多么壮美,我们爱这样的海,更爱她那宽大的胸怀。

2、揭题:今天,我们一起上一节语文活动课:我爱你,大海!

二、走近大海

1、课前,老师请你们搜集了有关大海的资料,下面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搜集资料的过程。

2、各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资料,可以是图画;可以说说海产品;可以写诗、念诗;可以读优美句子等等,不拘形式、内容,只要与大海有关即可。

3、小结:从刚才的展示可以看出,同学们搜集资料的途径很多:电脑网络、图书、图片、电视等等。由于你们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资料展示丰富多彩,使我们更加走近了大海。

三、畅游大海

1、播放大海的画面,我们来到宁静的大海边。你们想干什么?(学生任意回答)哦,你们想痛痛快快玩一玩。没问题,但必须过了关再玩,同意吗?下面我们就模拟开展“畅游大海”的活动。今天由班长带我们过海,好不好?

(以下节目最好由学生主持)

2、“畅游大海”活动现在开始。活动分必答和抢答两轮。

3、必答题共有四题:抽签定题,各组若全部答对得一个五角星。

题有以下四种:

①请开火车说出十个描写大海的成语。

②请一口气说出十种海产品的名称。

③看表演,猜猜海中的小动物。

④说说海水涨潮、落潮的原因。

4、抢答:屏幕出示“畅游大海”四个字,每字代表一题,每组自己选其中一个字,点击该字,出现习题,主持人念题,该组回答,答对再将得一个五角星,答错扣一个五角星。

5、小主持人总结、评比、发奖

6、师表扬小主持人

四、赞美大海

1、我们已经过了关,感受畅游大海的快乐,该玩一玩了,春游时,老师把你们在海边玩耍的情景拍了下来,想看吗?让我们一起重温那天的快乐时光。

2、放录像

3、从录像中可以看出来同学们玩得很快乐,你最喜欢玩什么就说什么,主要说出一个“乐”字。

①自由准备。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交流。

4、活动进行到这。你们一定对大海有了更深的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动作、歌声来赞美大海。

5、交流你是怎样表达对大海的赞美的?学生有的说,有的画,有的唱,有的跳,有的朗诵自己写的诗。

6、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我爱你,大海!(生齐读课题),齐唱《大海啊,故乡》。

五、拓展练习

围绕课文《烟台的海》,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课后,请各小组合作,用你们喜欢的形式展不研究成果,或办一份小报,或写几则日记,或出一本小册子,或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

高中音乐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实用音乐的特点。

2.能力目标:①利用网络资源学习音乐;②通过交流、合作等方式探究音乐。

3.情感目标:①热爱音乐、热爱生活;②用音乐关爱自己和他人。

课型:自学研讨课(网络环境下的音乐学习)

教具:自建《音乐与生活》网站、电脑;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老师、课代表主持)

1.组织教学(老师主持);

2.学习方式和要求(课代表主持);

3.小品表演:出操

4.引导答问:

师:请同学们回忆在这个活动中共出现了几次音乐?这些音乐是在何种场合下出现的?各起:到了什么作用?(屏幕上同时显示问题)

生:4次。分别是进场——升旗——做操——退场,起到了发布命令→烘托气氛→统一动作→放松情绪的作用。

5.揭示课题:

师:这说明音乐与人类的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共同探索生活中的音乐吧!(屏幕上显示课题《音乐与生活》)

(二)研讨问题:

1.实例显示:

①生活中的音乐;

②学生答问;

2.导学提示:

①关于《音乐与生活》学习网站;

②揭示研讨主题:

A.音乐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

B.音乐是怎样为人类生活服务的?

C.生活中有哪些经常听到的音乐?

D.生活中的音乐分哪几类?

3.网上活动:

①资源浏览;②BBS聊天交流讨论;

(三)深入实践:

1.准备活动:

①课代表发言:为加深大家对音乐实用功能的理解,老师特地为我们准备了几段音乐,请选择一段进行情境表演;

②教师补充提示:这些场景可以是颁奖、天气预报、时装表演、感情朗诵、交谊舞、卡拉OK演唱等,设计表演时大家可思考下各段音乐与特定场景的联系;

③学生分头准备情景表演;

2.表演活动:

①课代表主持学生即兴表演;

②学生观看、评价;

(四)范例介绍:(老师主持)

1.音乐疗法菜单:听了刚才的讨论,看了刚才的表演,我想起了×××同学提出的问题:音乐为何能镇痛?音乐有利于动植物生长吗?我想就此谈谈我的一些想法,这是老师收集到的一则音乐疗法菜单(屏幕显示):

治疗心情不安,思绪紊乱症:《春江花月夜》、《花之圆舞曲》;

治疗烦躁易怒症:《流水》、《月光奏鸣曲》;

治疗高血压症:《小提琴协奏曲》;

治疗肠胃功能紊乱症:《钢琴奏鸣曲第七号》(贝多芬)…

音乐之所以能起到医疗作用,可能因为音乐也是一种波动,人体也有波动,如脑电波、肠胃蠕动等;音乐是一种节奏,人体也有节奏,如呼吸、心跳等…

2.音乐有利于动植物生长的实例;

3.“超级学习法处方”;

(五)布置课外作业:

音乐既然这么实用,那么在关键时刻,只要你精心选用音乐,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今天的课外作业是:①为同学的生日聚会选择一组音乐;②师生食堂进餐选配背景音乐:

(六)尾声(课代表主持)

(七)宣布下课。

高中音乐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作品《铁蹄下的歌女》,激发爱国热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歌曲的赏析以及对《风云儿女》片段欣赏,体会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歌女的凄楚生活及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

【知识与技能】

了解歌曲创作背景,体会歌曲旋律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歌女的凄楚生活及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

【难点】

了解歌曲创作背景,通过学习作品《铁蹄下的歌女》,激发爱国热情。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义勇军进行曲》,提问:每当国歌响起时,你会有一种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当这首《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时,就会有一种自豪感,立马想到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爱国情怀。这首著名的《义勇军进行曲》选自电影《风云儿女》,在这部影片当中还有一首著名的插曲,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铁蹄下的歌女》。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铁蹄下的歌女》并提问:这首歌曲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是一种悲痛的情绪。

2.教师介绍电影《风云儿女》

这首《铁蹄下的歌女》是电影《风云儿女》插曲,影片讲述了在抗战时期,只顾享乐的诗人辛白华,最终因为挚友梁质夫的牺牲而投入抗战的故事。

3.教师播放全曲,提问:歌曲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共有三部分。

(三)分段赏析

1.教师播放第一部分,提问:大家现在仔细聆听第一部分,感受一下它的旋律特点是怎样的?

又表达什么样的内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第一段前两句为气息悠长的抒情性旋律,表现了歌女们不甘痛苦生活的心情;后两句节奏紧凑的朗诵性旋律,表现了歌女们心中的不平和对黑暗社会的质询。

2.教师播放第二部分,提问:乐曲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有哪些不同,它又表达了什么?同桌间进行讨论。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相比,第二段转入字字血泪的叙述,音调中充满了辛酸与凄楚。这一段的音乐处理刚好和第一段相反,节奏紧凑的朗诵性旋律挪前,气息悠长的抒情性旋律移后,使“尝尽了人生的滋味,舞女是永远的漂流”两句更为突出,更为感人。

3.教师播放第三段,请学生总结第三段的内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第三段综合了前两段的。音调和节奏,前两句仍是不平的呐喊,随后节奏突然拉长,音乐到达了最激动人心的高潮,表现了“被鞭挞得遍体鳞伤”的歌女不可抑制的愤懑之情。

4.教师播放全曲,请学生结合各段的分析,总结整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内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补充总结:这首歌的语音、声调、语气和情绪的变化,与音调、节奏的结合非常贴切,音乐的处理与塑造的形象十分吻合,装饰音的运用富于女性的特点,乐句从弱拍上起的手法,突出了部分歌词的内容及柔中带刚的表达方式,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弱者不平的呐喊。

(四)拓展延伸

教师播放《风云儿女》片段,提问:大家通过这段影片以及歌曲,谈一谈聂耳创作这首歌曲对社会的影响。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作者以一个饱受侵害、被人们所贱视的歌女的角度,发出了沉重的控诉。他深刻地揭示了歌女内心所蕴藏的崇高的爱国热情。这首歌成功地塑造一个在中国三十年代三座大山压迫下,受尽生活折磨而又善良的中国妇女的典型形象。

旧中国的歌女是压在社会底层的“弱者”,聂耳对歌女的痛苦生活十分熟悉,他怀着对这些“到处哀歌”“永远飘流”的歌女们的深切同情,写下了这首女声独唱歌曲。歌中用了极其简炼的音乐素材,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弱女子不平的呐喊和在她们备受摧残的心灵深处跃动的爱国热情。整个作品蕴含着催人泪下的悲剧力量,被誉为我国近代音乐史上抒情歌曲的典范之作。

(五)小结作业

1.教师:课堂接近尾声,请学生谈谈收获。

2.课后大家观看《风云儿女》整部电影,并互相交流观后感。

四、板书设计

《烟台的海》教学案例 篇四

《烟台的海》这篇课文生动的描写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为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而努力的美好感情。全文层次清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们以身临其境之感。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地学习。”在平时的课上,我都是这么做的!本文是第一课时,所以在检查生字时,我就采用了开火车的方式让学生读,这样就可以检查差生掌握生字的情况,顺便适时地给予帮助。还有在请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时,我也是采用这样的方法,这样差生也有机会表现,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

一堂课优美的写景文章,如何让学生感悟烟台的美,需要学生深入的朗读,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来品味。新科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多感悟和思考。”本节课的重点就是通过朗读了让学生感受冬季烟台的海的凝重和壮观的。在教案上我也是这样设计的,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回事老赶着往下分析,没有记得留给学生品读句子的时间,所以学生的感受是模糊的!导致这节课重点不突出,没有突破难点。老师教得很累,学生也听得非常吃力。我不知道,到底是我的观念没有根本地转变过来,还是我真的在教学技能这方面欠佳!今后我一定在这方面下苦功,争取少留些遗憾。

课前,我花很多时间在研读教材,精心地设计教案。我也记得李主任说过,一节课所设计的问题不能太零碎,设两个有价值的大问题,然后围绕这两个大问题展开教学即可。我在设计教案时明明是这样想的,但不知道为何,在上课时我又突然冒出许多的问题来!本来很简单的问题,结果却让我把它给搞复杂了!比如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应提问“冬季烟台的海究竟独特在哪里”?而我却把问题变成“冬季烟台的海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凝重”。这时我如果顺着再问还有什么特点时,学生也许会答出“壮观”来,然后会找出体现“壮观”的词句来品读。但我却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冬季烟台的海很凝重?”学生听了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凝重”是什么意思,因此无从下手。我自己在备课时对于“凝重”这个词语的都理解不够透彻,也向同年级的老师请教过,她们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何况是六年级的小学生呢?假如我能按照预设的问题提问的话,那样学生就很容易明白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除了上面所述,在我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

1.我放不开学生,一直牵着他们走。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我也不能灵活的处理。对他们的精彩的回答也没有给予肯定,评价太少。老师的语言也不够简练。

2.对词的品析不够到位,忽略了“扑”等动词的理解。

3.课堂上,学生的技能训练少,下课时我又忘记出示课后作业,没有达到一课一练的目标。

高中音乐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分析歌曲,感受其辽阔的曲调,人物真挚的情感,领略音乐与戏剧结合的艺术魅力,进而喜欢中国的歌剧艺术。

2、通过分段聆听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之美,掌握合作意识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学唱歌曲,掌握歌曲的曲式结构,感受“江姐”的性格特点,并说出歌曲的音乐风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说出歌曲的音乐风格。

难点:

掌握歌曲的曲式结构特点,感受“江姐”的性格特点并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教师向学生提问什么是歌剧艺术?并请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歌剧作品。

学生自由进行介绍。

教师总结:16世纪初,在意大利诞生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歌剧。并出现了一大批经典的优秀的歌剧作品。在20世纪初,我们国家也出现了自己的民族歌剧,《江姐》就是众多优秀作品中的一部经典作品。由此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

1、播放多媒体,并提出问题:歌曲带来的感受是什么?

2、再请同学们进行分享查阅关于歌剧《江姐》与歌曲《红梅赞》的一些相关知识。

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再次完整播放歌曲,与学生共同欣赏。

(三)探究学习

1、教师范唱,请学生看着歌词,进行小声跟唱。

跟唱之前,提出问题:仔细看一看歌曲的歌谱,歌曲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述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学生跟唱之后,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二段曲体,A、B两段的结构相同,都是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乐段,前三个乐句都是两小节,两个乐段的后一句都扩充为三小节。A段主要是对红梅性格的具体描绘,B段是对红梅品格的赞美。

2、教师播放A段音乐,请学生聆听。

在听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说出歌曲中的拖腔和装饰音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

拖腔手法、装饰音的使用,使歌曲既有了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清醇的乡土气息又使得歌曲旋律更加细腻朴实,深情而又乐观,韵味十足。更能体现主人公“江姐”柔美的形象与坚韧品质。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歌曲中的拖腔与装饰音。

3、教师播放B段音乐,请学生聆听。

提问学生:B段的曲调与第一段有什么异同?

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总结:第二乐段是从第一乐段变化发展而成,旋律上在平缓中升调,第二段音调上更加高昂,节奏上更加明快,对未来充满希望,情感也随着曲调上扬而得到升华,不仅赞颂了梅花的品格,也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坚忍不拔的品质。

4、完整的聆听歌曲,品味歌词。

(1)完整的聆听歌曲,体会歌曲的音乐风格。

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四川民歌的基础为主,广泛地吸取了川剧、越剧、四川清音、京剧等诸多地方剧种的音乐语言加以创作,作曲技巧上多用七度、八度大跳音程,二者完美结合,演唱起来朗朗上口。更显歌曲的磅礴的气势。

(2)品味《红梅赞》歌词。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老师进行讲解,以红梅来象征我们的同志。红梅的生长环境十分凶险,用它来象征着我们革命的艰难与不易。当时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的驻地就设在重庆,也就是在敌人的心脏。红梅生长在险恶的地方,这就寓意着我们的同志像红梅一样也是在危险的地方与敌人展开斗争工作的。红梅开在危险的地方,但同时也象征着是凝聚了党的巨*精神的地方。正是因为生长在特殊的环境下才使红梅具有了坚忍不拔、不畏艰险、傲雪凌霜的品质。

5、再次完整的聆听歌曲,能够哼唱歌曲的旋律。

(四)拓展延伸

歌曲《红梅赞》在整部歌剧中出现了四次,分别通过视频观看欣赏这四次出现的情景,简单的谈谈歌曲出现的场景,感受这一经典佳作。

(五)课堂小结

通过欣赏、分析歌曲,我们感受到了曲调的辽阔清新、明朗刚健,通过歌词的品味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全曲情绪在激情之余又不失抒情。感受这一经典之作。同时也要感受歌剧艺术之美,进而喜欢我国的歌剧艺术。

高中音乐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1、《祖国颂》

2、《你是这样的人》

3、《走进新时代》

教学目标:

(1)欣赏《祖国颂》、《你是这样的人》、《走进新时代》,联系所学作品,了解音乐的社会性既音乐的社会功能,感受音乐作品意境,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学习,体验感受合唱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史及艺术价值。

教学理念:

师生进行研究型学习,根据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学生在在课上完成合唱的起源,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及音乐风格特点、作用意义等,并以《走进新时代》、《祖国颂》、《你是这样的人》为例,认识歌声记录新中国发展的历程。教师从中给予指导。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学习,懂得音乐的社会性既音乐的社会功能。感受、体验、了解合唱音乐的特点。

2、通过学习、演唱,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①学生将收集的的资料,整理好,用以说明合唱艺术。

②教师需多媒体设备,课件等。

③学生进入教室按声部落座。

教学过程:

一、《祖国颂》

1、介绍合唱《祖国颂》(乔羽词,刘炽曲):(出示多媒体)

《祖国颂》是一首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气势宏伟,热情讴歌祖国大好河山的合唱作品,分为A,B,A三个乐段,教师范唱三段的主题,并简要介绍说明。演唱《祖国颂》这首歌,使我们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2、聆听全曲

3、组织学生说出聆听后的感受

4、学唱三段的主题旋律,加深体验歌曲的结构、内涵及风格特点

5、出示多媒体:“什么是合唱艺术” 、“合唱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合唱是具有丰富艺术表现力的音乐艺术形式。

6、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各自的资料,教师参与展示、总结归纳:合唱艺术的起源、发展,每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及相关作品,以及它们的风格特点。

二、《你是这样的人》

欣赏分别由戴玉强的美声唱法和刘欢的通俗唱法演唱,请学生进行对比。

作品介绍:《你是这样的人》是电视片《百年恩来》的主题歌,是为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而作,题材为颂歌,歌曲含蓄、深沉,回味深长。

请同学说出同一首歌用不同唱法演唱效果有何不同,简单谈谈感受。

重复欣赏,戴玉强演唱的。

师点拨提示:周恩来,是一个让后人无限追忆和怀念的历史伟人,我们不能忘记他,也无法忘记那些为革命的胜利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

三、《走进新时代》。

(1)分别欣赏:独唱《走进新时代》、合唱《走进新时代》。

师:请同学们注意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演唱形式---独唱、合唱,产生的效果有怎样的区别。

(2)实践

教师弹奏并演唱《走进新时代》

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学唱《走进新时代》,进一步体验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师:《走进新时代》作于1997年党的“xx大”召开前夕,歌曲以优美抒情的旋律,婉转动听的音调,抒发了全国人民,在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下,满怀豪情走进新时代的情怀。

歌曲为二段体,每个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结构规整,歌曲的曲调采用民族宫调式,歌词以第一人称——我(我们)展开,倍感亲切。

第一乐段是陈述性的诉说——“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演唱中注意装饰音的效果,使曲调更具有口语的语感,自然而优美。

第二乐段是对比段,旋律在高声区,情绪更加激昂,更加高亢,歌词中先后以“东方红”、“春天的故事”唱喻我党的第一代、第二代——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人继往开来,把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

学唱中,教师要给予气息,咬字、吐字、强弱、情感处理等,必要的指导,把歌颂与豪迈的激情充分表达出来。

播放歌曲,全体合唱《走进新时代》,教师指挥。

四、巩固与深化

教师与学生一起,把整节课的内容,回顾,整理,总结归纳。

学生可继续用搜集的资料说明。

教师在音乐有何社会功能上进行引导、点拨,进行研讨。

音乐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研讨。

音乐是怎样为人类服务的?研讨。

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史和艺术价值,引导学生总结不同时期作品的历史意义。

后针对教学重点进行提问与考核。

五、下课,布置作业。

高中音乐教案 篇七

一、课题

《赏析惊愕交响曲》

二、教材分析

《惊愕交响曲》是人教版高中音乐欣赏的必修教学内容。是海顿的代表作品,其中以第二乐章为着名。作品采用变奏曲式。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刹那间乐队用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乐曲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像是人们在欢快地舞蹈。因此本交响曲对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极其重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全体学生参与演奏,培养学生简单乐器的演奏水平及合奏的能力。

(2)通过学生亲自演奏作品,了解变奏曲式及变奏曲式的创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分析作品,模仿并实践演奏,完成教学。

(2)发挥特长生的优势,让他们有更多的展示空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演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器乐演奏的兴趣。

(2)通过分析演奏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使学生更加关注他的作品,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分段赏析惊愕交响曲

2.通过演奏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意图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视唱、试奏、合奏等音乐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熟悉该曲的主题部分,从而促成“随风潜入曲”的良好效应。

2.“生本课堂243”教学模式的实施。利用导学案媒介,针对学情,灵活处理“前置性补偿--新知探究--形成性检测--后续性补偿”四环节,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生动课堂、生本课题、生成课堂、生长课堂。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教师的问题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见板书设计)

(二)学生分析作品,用乐器演奏作品片段

现有乐器;竖笛、钢琴、小提琴、二胡。

1.主题:全体同学用竖笛演奏。(强弱变化如何处理?注意后一个音。)

2.分析与演奏四个变奏及尾声:让学生分析作品情绪、演奏乐器及选择现有的乐器进行演奏。

(1)变奏一:再次请学生欣赏片段,听一听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我们可以使用哪种乐器来演奏?作品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海顿为什么用这样的情绪演奏作品?

(2)变奏二:转调为同主音的小调。请同学欣赏片段。

(3)变奏三:

①十六分音符用什么乐器演奏?

②欣赏片段,两个声部分别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我们可以使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用了什么创作手法?

(4)变奏四:

①乐队强奏,弦乐以快速的六连音衬托。欣赏这部分内容,使用什么乐器演奏?

②欣赏后半部分,使用了什么乐器?我们用什么乐器演奏,作品是如何变奏的?后的强奏如何处理?

(5)尾声:

作者如何处理情绪?为什么?我们怎样演奏?

3.在教师的指挥下完整地演奏作品。注意各段的连接及不同乐器的进入。

(三)小结变奏曲式并欣赏其他变奏曲式的作品片段

通过演奏作品,请学生说说什么是变奏曲式?请学生再欣赏两首变奏曲式的作品片段,进一步体会变奏曲式。(《小星星变奏曲》、《少女的祈祷》)

(四)总结

通过演奏作品,同学们不仅对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变奏曲式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学生活动】

1.学生分析作品情绪、演奏乐器及选择现有的乐器进行演奏。

2.变奏一:完全保持了主题结构,小提琴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衬托。主题可以用竖笛演奏,人数可以减半,(反复时换另一半),可用弦乐奏十六分音符,可选择小题琴或二胡。学生分析作品的情绪,“惊愕”之后的愉悦。

3.变奏二:弹钢琴的同学为我们演奏a部分。(b部分略)

4.变奏三:十六分音符可以用竖笛演奏。由双簧管和小提琴奏出两个声部的旋律。可以使用长笛和小提琴演奏。这部分运用了复调的创作手法。所有乐器一起强奏,钢琴演奏六连音衬托。学生全体演奏。

作品用弦乐演奏,可以用二胡和小提琴。加入了许多变化节奏,丰富作品。部分学生演奏,其他学生聆听。强奏时所有竖笛加入,一起演奏。

5.尾声:情绪有些压抑,暗淡。因为“惊愕”过后一切都不会改变。竖笛演奏人数减半,弱收。全体学生完整演奏作品。

变奏曲式:先奏出一个自成段落的主题,然后以一系列的主题变形,使主题通过多次不同的变奏而得到多方面的发挥。少则三五次,多则数十次。

【教学评价】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合理。通过学生分析作品,并通过选择身边熟悉的乐器亲自演奏作品,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变奏曲式,使枯燥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西方古典音乐的兴趣。

最新范文

89 61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