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教师教学>教师范文

幼儿园小班教师的教育随笔【精选3篇】

2022-09-26 10:05:33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应该很少人不知道随笔吧?随笔通常作者通过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的一种文体。你见过的随笔都是什么样的呢?一秘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3篇《幼儿园小班教师的教育随笔》,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一

一天,阴雨连绵过后,天空突然放晴,我让孩子们画雨后的春天。孩子们正在认真作画,忽然活动室后面传来吵闹声。我走了过去,只见几个孩子正在取笑旭旭:“你见过天上有两个太阳吗?”“如果天上有两个太阳,夏天怎么办?”“老师不是讲过,古代有十个太阳被后羿射死九个,还剩一个吗?”旭旭想说什么却又觉得百口莫辩,只是低着头、撅着嘴。我向旭旭的作品望去,画面上真的画了两个太阳:一大一小,大的虽只露了半张脸,却能看见脸上的皱纹。显得苍老而又慈祥。而小太阳却画得天真、活泼。旭旭发现我在看他的画,不知是怕我批评还是怕我修改,他马上用双手捂住画面。要在以前,我真的会让他擦掉一个太阳。可今天我没有这么做。我对孩子们说:“旭旭平时的想象就很丰富,今天他画了两个太阳,一定有他的道理。"然后,我蹲下身温和地对旭旭说:“这画里一定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吧?能给我们讲讲吗?”旭旭立即直起腰,大胆地讲述起来:“这个大太阳是妈妈,最近她生病了,所以我们一直没见她上班。小太阳是她的孩子。他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替妈妈分担工作了。这不,今天是太阳宝宝第一天上班,妈妈不放心,她在一边偷偷地看着呢!”多么生动、感人的故事啊!充满了爱和责任。我激动得抱住旭旭说:“太阳宝宝真是个孝顺的孩子!你画得好,说得更好!”

这以后,我更加注重倾听孩子,努力读懂隐藏在孩子心灵深处的声音。由此,我了解到了许多的“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妮妮大把大把地抛撒彩色积塑玩具,是想“下场五颜六色的雪”;涛涛拿走养在自然角的小蝌蚪,是打算“放回河里,让它长成会捉害虫的小青蛙”;晨晨把太阳涂成绿色,是希望“太阳光不再刺伤人们的眼睛”……

有人说,“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们能读懂花儿的心思;倾听溪水的歌声,我们能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确实,倾听孩子,我有了与以往不一样的发现:孩子的“叽叽喳喳”是一种“真知灼见”;孩子的“胡乱涂画”是一种“妙笔生花”;孩子的“手舞足蹈”是一份“怡然自得”;孩子的“捣乱破坏”是一种“敢于探索”……蓦然回首——我也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着!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二

第一学期很快就过去了,我们相继打破了游戏的时间、空间、规则、材料的限制,通过一次又一次园本教研,老师们达成共识,为幼儿的游戏提供更充分的环境保障,但也同时发现过去的生活环节安排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原来的区域游戏时间是从8:30开始到9:10结束,接着进入收玩具以及集体喝水的生活环节。而新调整后的区域游戏时间跨度长达一个多小时,孩子们的喝水问题怎么解决?另外,原来的加餐、喝水、如厕等生活活动常常需要教师组织幼儿排队进行。我们看到,依然是一段音乐响起,小朋友们鱼贯而出、排队吃喝,或者是按着地上的小脚印站成几队。小班的孩子们会拿好小水杯,静静地坐在小椅子上等着,老师则像鸟妈妈喂食一样,拿着奶壶,挨个儿给孩子们的水杯里倒好牛奶,再发干果……

游戏与生活如此脱节,老师们也戏称:“玩起来是国际班,生活上是中国式!”生活活动的安排可不可以也像 www.1 www.1mi.net mi.net游戏活动那样自主?集体活动又可以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呢?这些问题只能留到第二学期来解决。

老师们虽然还没有像幼儿园管理者那样敏锐地觉察到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学习观是统一的整体,但至少感觉到即便自己在游戏中已经充分尊重孩子,但生活上还在管理孩子。

但是,如果要改变,保育员老师就会发出很多疑问,并能说出很多反对的理由:“孩子自己能干吗?…让他们自己来,容易撒奶啊?…有快有慢,不好管!…让他们干,多慢啊,还不如我都干了!”

难道只是保育员的观念比教师落后吗?还是我们所有人并没有从思想深处发生改变,深埋在头脑中、表现在行为上的旧习惯依然牢牢存在。

每认识一个新观念、做一件新事、成就一些改变,都需要经历能够看到新目标但又受到旧思想阻碍这一过程。当人们的想法、做法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脑海中、融化在人的血液里,就形成了习惯。这种习惯像身上的“铁布衫”,阻挡住了新信息、新理念、新知识。这种习惯导致人局限在自己的一种视野、心境的范围内,虽然一直在动,但其实还是留在了原地,还是在不断重复,并没有在改变,更没有真正在前进。

所以,我们必须要首先打破那些限制发展、有碍前进的习惯! “一切为了孩子…生活既教育”“保教结合是幼儿的基本教育宗旨”等等,这些都是中国幼教工作者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内容和宗旨。那么,幼儿在园所经历的一切、所做的一切事情应该都是学习的机会和成长锻炼的过程,包括吃、喝、拉、撒、睡等生活环节。

教研支持

在教研活动中,大家围绕“生活活动中怎样尊重幼儿的需要”“有哪些事情可以放手让孩子干”“怎样尽量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进行了研讨。当一直在说却一直没有真正落实的话题摆到了桌面上,老师们一下子重视起来。

在思考和交流后,大家发现,有些内容早就落实了。如值日生的工作内容都在做自我服务的事情,而日常生活中老师也会经常鼓励孩子来承担组织、服务、整理、评价的事情;加餐、午点、进餐、睡眠、盥洗等环节都随时可见幼儿参与的身影……看来,在生活环节做出调整,做到尽量自然、自由、自主是完全可以的。

自主加餐

在实验班中一班里,保育员老师也渐渐懂得后退会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和可能。于是,每天的加餐都由保育员老师摆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到了9点lO分,在一段轻柔音乐的提示下,幼儿自由安排自己的加餐,可以放下手里的事情先去,不愿意离开的也可以坚持把手里的事情告一段落后再去,正好避开人多的情况。进餐时,保育员老师把夹主食的小夹子摆放好,幼儿洗完手,看到夹子的提示就知道排成两队,自己拿起夹子取主食。

总之,班里不再出现一段音乐一刀切、一个提示全班于、一个要求都执行的场面,而是一个时间段内,由孩子决定前后顺序和参与时机。

午后的阅读时光

在实验班,过去每天下午起床后,孩子们吃完午点是自选玩具玩一会儿,到3点开始分组集体教学。而这段时间,总会有孩子选择看书,实验班里有一套“揭秘系列”图书很受孩子们喜爱,包括《揭秘海洋》、((揭秘动物》、((揭秘美术》、《揭秘数学》、《揭秘船舶))、《揭秘地下》((揭秘大脑》、《揭秘太空》、《揭秘物理》、《揭秘建筑》等。所有的书都是翻翻看式的,生动有趣的画面里藏着答案。孩子们想探寻某个地方的真实情况时轻轻揭开,就出现了答案。书被孩子们捧在手里、小心翼翼地翻看、寻找、发现。

渐渐地,爱看书的孩子越来越多。我们及时发现了这个情况,把起床后的游戏时间改成了阅读时光。每天下午,阳光洒落在孩子们可爱的身影上,大家抱着心爱的图书,像面对宝贝一样认真、仔细地指着、看着,还会悄悄交流自己发现了什么。

其中一本书里神奇的地下世界被一个孩子发现了,孩子还让老师也和他一起抱着书仔细看:红包管道输送电线、紫色管道输送电话线、黄色管道输送煤气、黑色管道输送宽带光缆线、深红色管道输送电视的电缆线……孩子当起了老师的引路人!

一天,浩宇拿着《揭秘大脑))对我说:“刘老师,我今天上午就用这儿来着!”他正在看大脑各个反应区的图,指着负责运动的区域对老师肯定地说:“我今天上午在外边玩的时候,这儿就指挥我了!”我真为孩子对书的兴趣和把书里内容转化为自己理解的有趣的联系而惊喜!

实验班的小朋友在书中发现了和自己生活、游戏、学习有关系、有帮助的事,更加喜欢看书了!我也很会烘托气氛:“哎呀,老师得给小朋友梳头,不然,也像你们一样,抱着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坐在阳光下、静静地看书,多幸福啊!”爱看书、爱护书的习惯渐渐养成了,每天送书时,小朋友们都特别不舍得,把书紧紧抱在胸前,小心地把它送回原处,记住它的号码和对应的位置,明天还来看……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生活做到自由、自主,一段时间、一个周期、一个季节呢?

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为一年打下基础、做出计划的时候。因此,实验班的四位老师一起制订了各自的健身和工作计划、并把计划张贴在墙上,以督促自己能按照计划完成。

老师的计划里有一项特别流行的健身内容就是平板支撑。老师之间相互学习着、比拼着,孩子们自然而然地给老师们计数,宣布哪位老师获胜。最后的结果是,刘老师坚持的时间最短,只有一分钟,孙老师和班老师能稍微长一点,最厉害的是訾老师,能坚持5分钟呢!老师们的比赛也激发了孩子们的模仿兴趣,开始是老师做时孩子们趴在旁边跟着做,后来孩子们向最厉害的訾老师发起了挑战。班上的柯宇小朋友居然超过了訾老师!很多小朋友在柯宇的带动下也对平板支撑产生了兴趣,也有孩子制定了自己的健身计划和游戏计划。就这样,老师的“春季计划”影响了孩子们的生活。

老师立刻鼓励孩子,定一个自己的周末计划吧。孩子们说得非常有趣:有的说要上课,有的说看爷爷奶奶,有的说要和好朋友去踢足球,有的说要和妈妈去看一部新电影,有的说要约小区里的朋友去比赛骑自行车……一个个有趣的周末计划诞生了。老师请孩子们画出计划,并鼓励大家一定要执行,还要在周一拿来自己实施计划的照片,向大家展现自己的执行能力。

菲菲小朋友的计划是和妈妈一起去看电影。她带来了电影票根,和她的计划贴在一起!

浩然小朋友的计划是早起早睡不迟到。星期一,他来园是第一名,计划实现了!

慢慢地,孩子们已经不局限于完成老师建议的计划内容。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计划,并努力地去完成计划,并想出了用收集照片、门票、电影票、打对钩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完成情况。

从制定一个游戏计划开始到自己的周末计划,再到自己的“五一”计划,孩子们彻底从“老师让我干什么”过渡到“我想干什么了”。到了最后,老师们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完成自己的春季计划,可是,孩子们却依然兴致勃勃地按照自己的计划行动着。

就这样,我们的生活环节、白纸黑字的表格里面规定的作息安排等都随着孩子的兴趣而自然改变。只要是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有益处的,一切都可以做出调整。也许,在幼儿园的每一天,过得好、玩得好,都是我们起码要让孩子能够体会到的。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三

刚刚入园的孩子被老师带进了图书馆,大家散坐在地毯上,接受人生第一课。老师的背后是一排排摆满了书的书架。“孩子们,我来给大家讲个故事好不好?”“好!”老师从身后的书架上抽出一本书,讲了一个童话故事。老师讲完故事后对孩子们说:“孩子们,这个故事就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老师停顿了一下,问:“有哪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一位小朋友马上站起身讲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稚嫩的童声在室内回荡。老师用一张上好的纸,很认真地把这位小朋友讲的“故事”记录下来。“下面,我请一位小朋友来为这个‘故事’配个插图。”一位小朋友主动站了起来,走上前,在纸上画了一个“爸爸”,一个“妈妈”,又画了一个“我”。老师认真地伸出双手把它接了过来,附在刚才记录的“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了一起。老师在封面上写上了作者和插图者的姓名,并写上“出版日期”。最后,老师把这本“书”高高举起:“大家瞧,这是两位小朋友‘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你们看到了,写书并不难。虽说你们现在年龄还小,只能‘写’这样的小书,但我相信等你们长大了,学会很多知识以后一定能写出大书,成为伟大的作家。”

其实,简单也是教育艺术。这节“作文课”因其“简单”,才格外富有感染力,让孩子初次品尝就喜欢上了学习。我以为,越是高超的教育艺术越是简单的。无论是活动气氛的营造,还是具体过程的展开,抑或材料的准备,都毋需刻意,简单才显自然。这其中,关键在于教师要能巧妙、合理地利用“简易的环境”,让教育在这“纯净如水”的滋润中获得效果。

活动过程的简单,一是行动的“简约”,教师“惜言如金”“惜力似银”,只在必须说和必须做的时候才给予必要的帮助。教师要充分提供机会、平台,鼓励孩子动口动手,不要怕孩子说得不流利,做得不准确。二是程序的“简约”,环节应“格外清晰”,转折少一些,节奏缓一些,以照顾到孩子的差异,充分展示教学过程的细腻和精致,让每个孩子都寻找到自己喜欢的“美味”。

此外,对于成功的体验也应是简朴的。一是让参与者成为成功者,就像本案例,听故事的、讲故事的、画插图的,每一个孩子都可以获取不同程度的成功。二是让努力者成为成功者,让努力者多一些体验、多一些收获。

简单也是好的教育。与其让过于花哨的形式、过于繁琐的过程、过于迷茫的模式捆绑住孩子,不如充分利用好身边的“简单资源”,让教育呈现出美好、温馨的形象,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3篇《幼儿园小班教师的教育随笔》,能够帮助到您,是一秘最开心的事情。

最新范文

101 2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