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教师教学>教师范文

教师散文(最新7篇)

2023-12-16 16:15:42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触过随笔,随笔最重要的是是表达出作者的意图,传达心情、感悟、观点。。。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什么样的随笔才算得上是好的随笔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一米范文为您带来的7篇《教师散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教师散文 篇一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鉴赏;教学策略;教学有效性

散文的鉴赏与教学是整个文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不再简单的注重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积累,很多时候学生文化素养与文化品读能力的提升成为整个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参考。因此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积极的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探究,以在学生现有的语文基础之上开展散文鉴赏教学,进而保障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获得文化知识的综合拓展,并借助语文散文鉴赏课程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文化品读以及鉴赏能力,最终实现语文课程的有效教学以及学生的综合发展,凸显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感受散文创作形式,从散文的整体结构角度指导学生进行文章的品读

散文鉴赏教学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应当从散文的整体结构或者是文章的基本形式入手,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形散神聚是散文的特点之一,就其形散来说,是指散文题材广泛、写作手法多样,同时文章的结构自由、不拘一格。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散文鉴赏时一定要让学生抓住文章这一特点结构,防止学生因为对散文的特征理解不清楚而失去了对散文阅读的兴趣或者是混乱了对散文品读的方向。

以余秋雨先生的《都江堰》这篇散文的鉴赏为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文章的整体结构分三个部分进行结构特点的把握,以指导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基本的认知。第一部分,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实际的描述,让学生了解文章以长城为参照物来表现对都江堰独特感悟的基本内容;而第二部分对于都江堰壮丽景色的描绘,教师则可以让学生通过自我的阅读进行体会。最后,在作者抒情阶段,教师可以通过重点的朗读或者是写作背景的介绍来让学生初步的了解文章由堰及人,展现李冰父子精神风采的写作手法。进而通过对文章的整体结构的分部讲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完成了指导学生从形入手感受散文基本结构的教学目标,以为散文的整体鉴赏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二、体味散文的优美语句,借助散文的阅读强化学生对于文章的审美

散文的艺术性和美感往往是通过文章优美的语句来展现出来的,因此在散文鉴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通过文章中的主要段落或者是相关的语句,来强化学生对于文章的审美,进而指导学生在了解文章基本结构后再从文章的语句层面体味散文的独特之处,保障散文鉴赏教学工作的逐步深入以及学生对于散文品读的有效探究。

仍然以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都江堰》为例,文章对于都江堰与长城的对比描写“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息息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段。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知识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这部分内容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虽然是寥寥数语,但是通过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已经完全将都江堰节节延伸、灵动自然的特点展露无遗。如果在高中语文散文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这些内容方面来让学生感受散文语言优美的特点,进而充分了解散文的美文之意,则整个散文鉴赏教学的又能够获得深层次的推动。

三、领会散文的情感,保障散文鉴赏教学的深入开展

散文品读的最终目的在于体味散文的内在情感,意境深邃是散文最为重要的一个特点,因此在高中语文散文鉴赏教学的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在前期教学的基础上尝试引导学生对于散文内在情感的挖掘,最终把握住文章的灵魂。在《都江堰》这篇散文的品读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学生充分了解文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文章所展现的情感变化。一方面是作者在游览之前简单评述,与作者在游览之后的高度赞美,进而以欲扬先抑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对都江堰魅力的难以抗拒。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文章的写景来抒发对人的赞美之情,进而感悟余秋雨先生对社会、历史文化内涵进行深刻挖掘的动机。通过对文章深层次背景的挖掘,散文的鉴赏教学才算略有成效,学生对于散文的学习也才初见效果。

高中散文鉴赏的教学对于学生文化知识储备的提升以及文学素养的强化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要保障散文教学的有效时间,同时对散文的鉴赏教学做深入的探究,以从散文的基本形式入手,指导学生进行文章的品读;从散文的优美语句切入,强化学生对于文章的审美;最终再带领学生体味散文表达的情感,以保障散文鉴赏教学的深入开展。从而通过高中语文课程散文鉴赏教学的层层深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对散文知识有一个深入的把握,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也保障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与应用能力方面的综合进步。

参考文献:

教师散文范文 篇二

1.杜甫的诗《阁夜》中有这样两句:“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用书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教参)70页说“百姓的哭声和渔樵的歌声都是乱世的音响。”如果说百姓的哭声是乱世的音响,应该没有疑义,但说渔樵的歌声是乱世的音响就有些让人捉摸不透了。《西游记》中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中写猴王参访仙道,路遇樵夫唱歌,歌曰: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樵夫告诉孙悟空,这是神仙教他的,烦恼时,唱来散心解闷。这里的渔樵歌声只能说明樵夫生活困顿艰辛,不能说就是乱世的音响。明代杨慎的《临江仙》中有“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的词句,从这两句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渔樵淡泊超脱的襟怀,这也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所以,笔者认为说渔樵的歌声是乱世的音响过于绝对,过于武断,缺乏依据。

2.教参93页关于李煜《虞美人》的赏析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最著名的人是重瞳的。一个是治水的大禹,一个是楚霸王项羽,另一个就是李煜。”其中,说“治水的大禹”重瞳,笔者认为不对,应为上古的贤君舜。《史记全本新注》(三秦出版社)《五帝本纪・第一》中关于舜是这样写的:虞舜者,名曰重华。书中注:重华,传说舜有重瞳,故号重华。据此,重瞳的是舜而非大禹。

3.教参99页问题探究四关于《李凭箜篌引》中“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冷暖难辨的说法二:“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依然写音乐的感染力……李凭演奏的音乐把长安城中寒冷的月光都融化了,人们不顾深秋寒冷的夜气,都在月光下聆听她的演奏。不仅如此,音乐也感动了皇帝,也来欣赏她的演奏。

关于李凭是男是女,众说纷纭,《唐诗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996页关于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中这样介绍李凭:李凭是梨园弟子,因擅弹箜篌,名噪一时。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这里用的是“他”,读者自然认为李凭是男子,而教参用了“她”,这就容易使教师产生混淆,李凭究竟是男是女呢?笔者认为如果不能确定男女的情况下,应用“他”更合适些。

4.教参122页《阿房宫赋》的参考译文中对于课文中“直栏横槛”的解释是“直的栏杆,横的门槛。”笔者查阅了工具书,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大字典》对槛(jiàn)的解释为:槛的本义指圈养兽类用的栅栏。引申为房子的栏杆、栏板。而对槛(kǎn)的解释为:由横木活石条制成,贴近门框地面的门限,又作“坎”。结合语境来看,这里的“槛”应读jiàn,意思为栏杆,而不是门槛。

教师散文范文 篇三

关键词 幼儿散文 学习方法 教学

幼儿散文是用凝炼、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供幼儿学习叙事、记人、状物或写景的文学作品。幼儿散文可以通过某些片断的生活事件来表达一定的所思所感,一人、一事、一草、一木均可成为散文的题材。当前,幼儿散文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着幼儿难学、教师难教的状况。散文教学也走入了种种误区:如:片面强调幼儿会读会背,然而散文抽象概括的语言要背就必然会抹杀幼儿的兴趣;又如片面强调散文中词汇的丰富,然而散文中的词汇更多的是朦胧的、可意会而不可解释的,往往会让你越教越糊涂……

如何改进这种现象?新《纲要》理念指导我们要从研究教师的教转向幼儿如何来学,我们从观察幼儿学习散文的兴趣点、分析幼儿学习散文的特点出发,进行了系列的实践与探索,形象生动的总结了幼儿散文学习五步曲。

一、从直观的经验中进入散文

散文活动会把幼儿一开始就带入到一个抽象的概括的语言环境中,而与幼儿的经验是不相符合的。幼儿的经验来自生活,而直观的生活经验更能让幼儿与散文产生共鸣,更容易让幼儿有话可讲,有兴趣来讲。因此,我们必须丰富幼儿的有关经验,让幼儿在直观的经验中进入散文,这是幼儿学习散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那么怎么来帮助幼儿从直观的经验进入散文呢,这就需要老师来观察、来了解幼儿已经具备哪些经验,还不具备哪些经验,并且能根据散文内容的需要来做细致的分析,作出对应的铺垫。主要有以下3种情况:

1、散文内容描写的对象幼儿是否有经验。在散文学习前,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对散文内容描写的人物或事物是否有经验,如果没有经验,那么我们就应该作好铺垫。

例如:在中班散文活动《芽》中,活动前,我们先试探一下幼儿对芽这个事物是否熟悉,结果发现大部分人不清楚,有的幼儿甚至认为芽是指的牙齿。我们就在课前做了经验的铺垫,带孩子来到花园里找嫩芽儿。结果孩子一下就来了兴趣,很快的就进入了散文的学习。

2、散文中新词汇的量是否适合幼儿接受。有的散文中,新词汇量很多,如果一下子要让孩子接触那么多新词汇,又要帮助幼儿理解,幼儿会产生畏难情绪,如果老师一个一个做解释,那会破坏散文的整体感受,影响幼儿的学习。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要做词汇的前期丰富,对于幼儿来说,一个活动中,能接触三~四个新词汇就已经足够,那么教师就要选择那些不一定要在集体活动中学习的新词汇在课前提前丰富。

例如:在中班散文活动《芽》中,出现了5个新词汇,其中有一个词语“雨露”,我们就放到了早晨来园后教师有意的带孩子观察树叶上的露水,解释阳光雨露是促进植物生长的关键。幼儿很容易就掌握了,如果在课堂中又讲不清楚。这样不仅化解了散文学习的难度,也便于让幼儿理解散文。

3、散文中游戏是否是幼儿熟悉。我们常会设计不同的游戏让幼儿来反复感知、体验、跟诵散文。这些游戏如果都是幼儿不熟悉的,那么不但不能给幼儿的学习带来乐趣,相反会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尽可能选择幼儿熟悉的游戏。这样可以把重点关注到散文上,而不是游戏规则上。

在幼儿学习散文前,根据不同的需要做好经验的铺垫,帮助幼儿从直观的经验进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动态的情境中感知散文

散文有一种特殊的美,能让读者从其有限的篇幅里体味出言尽意远、耐人寻味的美丽情愫。幼儿必须通过反复感知才能与作者的情感、情绪、心灵感受、生命体验产生共鸣,产生对话,由此接受和喜爱。众所周知,幼儿的思维是形象性思维,因此直观具体的情境刺激更能吸引幼儿,把幼儿带入散文所要表达的情境之中,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因此,在动态的情境中感知散文,是幼儿进入散文后的第一感觉,也是一种直觉,是幼儿学习散文的第二步。我们知道,散文所承载的很多信息,不是靠教师直接的“告诉”幼儿或理性的讲解,而更为主要的是以情激情,以情感人,让幼儿在倾听的过程中感悟、体会。此时,教师如能创设一个有音乐、有朗诵、有画面的动感情境,把孩子带入散文的意境中,让孩子从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散文,让幼儿的原有经验和文学作品碰撞,获得自己的理解,产生自己的想法。如果教师急于走过程,而不能让幼儿反复的、充分的感知的话,往往孩子的主动学习的兴致就会被破坏,起不到相应的效果。

例如:大班散文诗《夏天》:树叶打着卷儿……风来了,雨来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了!……柳叶、小花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诗人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抒发在炎热的夏天里微生物对风、雨的渴望。

我们把优美的散文绘制成色彩鲜艳的投影片、多媒体课件、录制成配乐散文录音,这种目有所见,耳有所闻的方法,一下子就让幼儿带着愉悦、好奇之心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美妙意境之中,为幼儿感知散文提供了多方位的刺激。

三、在宽松的交流中理解散文

通过反复感知,幼儿对散文有了自己的初步感受,然而要对作品进一步理解,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因此,幼儿学习散文的第三步就是在宽松的交流中理解散文。这里的交流可以说是教师引导下的交流,在这一步中,教师可以设计几个关键问题,或者关键词抛出来让幼儿展开讨论,帮助幼儿正确的理解散文所要表达的意义。

例如:在中班散文活动《芽》中,我们首先设计了这样2个关键词:“胆怯” “勇敢”,让幼儿来交流、模仿自己对这2个词的理解,最后老师抛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芽会从胆怯的小姑娘变成勇敢的小女孩呢?”每个孩子生活经验不同,你一句我一句,通过相互交流很快就理解了散文所表达的情感,就是阳光、春风、雨露帮助芽勇敢长大。

这里还强调了宽松的交流氛围,因为散文中有些词语很难用语言来直接描述,我们一定要放宽要求,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的话,用动作,用比喻来说出自己的理解,只要意思接近,不可强求统一。例如:刚才提到交流“胆怯”一词,一个女孩就做出一个胆怯的表情,非常容易意会。因此,宽松的交流环境可以释放孩子的紧张心理,让孩子放松的表达,更加深了对散文的理解。

四、在趣味的游戏中跟诵散文

语言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在言语训练中让幼儿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从而发展幼儿的言语能力。因此,散文学习要引导幼儿通过语感实践反复朗读,反复体会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文字,而不用那样的语言文字,从而懂得这样运用的“所以然”。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我们认为幼儿散文学习中在趣味的游戏中跟诵散文,是最适合幼儿语言训练的一个步骤。《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在散文跟诵方面我们尝试游戏化教学。根据每个具体的作品内容设置相应的游戏情境和游戏情节,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跟诵作品,学习词汇,达到活动目标。

例如:在大班散文诗《雪花》活动中,我们设计了“高山、房顶、大地”的场景,让幼儿扮演高山、房顶、大地的角色,随着音乐的伴奏下,用动作、体态自由表现,自然的跟诵。又如:在散文诗《芽》中,我们设计让幼儿分别表演太阳、春风、雨露、芽等角色,分别跟诵对话语言,幼儿完全置身于角色游戏当中,丝毫不觉得跟诵是件枯燥的事情。

跟诵散文一定要以游戏贯穿始终,既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又促进了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充分发展。千万不可教师读一遍,幼儿跟读一遍,这样只会让孩子学的无味,教师教的很累。

五、在简单的迁移中创编散文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散文学习有创编要求,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要求,如:小班学习创编词,中班学习创编句子,大班可以学习创编段等。在幼儿欣赏、理解、熟悉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参照散文作品的框架结构,在保留个另段落的基础上,利用迁移性的原则,调动幼儿个人的经验进行扩展想象,依照散文的结构进行简单的迁移,创编出自己的散文词、句、段等,拓展原作品意境。可以说,在简单的迁移中创编散文是幼儿散文学习的第五步,是拓展、提升的环节。在这一步中,我们觉得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散文结构是否适合幼儿创编。哪一个地方可以创编,可以创编到什么程度,等,教师都要做好一定的了解,对幼儿创编能达到的效果要有一个心理预期,不是说拿到什么散文都要求有这个环节,应该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引导幼儿创编。

例如:中班的散文《芽》,整个散文优美,词句精练,并且有角色的互动,适合让幼儿感受欣赏,就不适合幼儿创编,教师不能强求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增加这个环节,否则只会起到画蛇添足的效果。

其次,创编内容是否简单。是否是幼儿通过简单的迁移就能够做到的,孩子的经验是有限的,直观的,因此教师选用的创编点应该是简单的,由简单入手,适当累加,便于引导孩子进行经验的迁移,帮助幼儿获得成功感。

例如:散文诗《绿色的眼镜》,《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等,内容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幼儿通过自己简单的迁移就可以达成,容易获得满足。

最后,已有框架结构是否熟练。幼儿创编散文必须建立在对已有结构熟悉的基础上进行,如果对创编结构已经达到熟练程度,那么就可以引导孩子迁移经验,进行创编。但如果原有的节奏没有掌握,那么就谈不上还能举一反三,进行迁移。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一个散文活动还没有让幼儿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就让幼儿仿编,导致无效,只能起到形式主义的反作用。我们说,一节课不求完整,但求有效,教师一定要让幼儿在熟悉样本的基础上,帮助拓展,展开创编环节。

例如:在大班散文《蒲公英》教学中,教师如果整堂课只给幼儿欣赏了2遍,没有跟诵环节,也没有一个示范,就要求按照图谱提示来又画又编,最终导致幼儿只有一个答案,就是:“我不会”。

幼儿散文学习五步曲,它只是我们进行散文教学实践的一些经验和思考,它并不是一种模式,我们觉得教师更需要灵活的取舍,灵活的运用。在幼儿学习散文的五步曲中,我们更强调的是重视幼儿的生活经验,重视文学作品的本身魅力,重视幼儿的感知学习,重视幼儿的体验行为,重视幼儿的审美情趣等。如果你把握好了这些,我想,也就解决了散文教学中的“幼儿难学、教师难教”的难题。

参考文献

1.黄云生。儿童文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教师散文范文 篇四

[关键词]散打;专修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6-0067-03

散打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其特殊的文化形态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散打以其对抗性、体育性、民族性的特点和健体防身、锻炼意志、发展心智、培养竞争意识的作用,日益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并且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近年来,延安大学根据体育学院学生的需求开设了散打专项选修课(以下简称专修课)。为进一步提高散打专修课的教学质量,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本文调查研究了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延安大学体育学院2008级、2009级和2010级选修散打专修课的学生和教授散打专修课的教师为调查对象,研究延安大学体育学院散打专修课的教学现状。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法研究了延安大学体育学院散打专修课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场馆设施,采用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延安大学体育学院散打专修课的学生情况、师资队伍、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共发放调查问卷54份,回收54份,有效问卷54份。

二、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1.学生学习散打的基础

学生的专业基础状况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前提,是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以及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从调查得知,延安大学体育学院绝大部分散打专修学生的散打基础较差,只有4名学生以前学习过散打,11名学生接触过散打,高达39名学生从未接触过散打。由于缺乏教授散打课程的教师以及受升学率等因素的影响,中学阶段开设散打课程的学校并不多,学生的散打基础较差。因此,加强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教学是延安大学散打专修课的重点。

2.学生选择学习散打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从学生的学习意向、学习愿望、学习兴趣等方面表现出来,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选择学习散打是为了强身健体或防身自卫。这说明学生更关注散打对个人的作用,对内表现为强身健体,对外表现为防身自卫。学生对散打的民族性和文化性等因素则不够重视,选择“学习散打是为了学习传统文化”的学生仅占9.3%。针对这一点,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系统学习散打理论的相关文化知识,注重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3.学生对散打动作的理解能力

调查显示,有14名学生能够了解所学散打动作的攻防意义,34名的学生只能了解个别动作的攻防意义,6名学生不能了解动作的攻防意义,学习动作完全靠模仿。这表明学生对散打的认识停留在较低水平,学习的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应采用理论结合实战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动作的攻防意义,以便更好地掌握动作。

(二)散打专修课的教学现状

1.散打专修课的师资队伍

散打作为一项专业性极强的体育运动项目,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的整体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延安大学体育学院教授散打课的教师有6名,但只有2名专业教师教授散打专修课。这2名教师都为男性,年龄均在30-40岁之间,所学专业都为散打;其中副教授和讲师各1名,硕士和本科各1名。由于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较少,教师只能通过网络、电视等途径掌握散打项目的比赛训练内容。这不利于提高散打专修课的教学质量。学校应增加教师培训学习的机会,促使散打教师提高理论知识水平,掌握散打项目的最新动态,以充实教学内容。

2.散打专修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散打专修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实践和理论两部分。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弊端众多。教学内容以拳法和腿法为主,摔法技术几乎没有。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单纯模仿教师的动作,之后的大部分时间以相互击打脚靶练习为主,没有体现散打的踢、打、摔、拿四大技术。在理论教学中只是简单地介绍散打的一些基本知识,没有对动作的实效性进行分析。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教师基本上按传统教学模式授课,由教师演示固定的动作,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且教学方式单一。以上原因造成大多数学生对散打课的精力投入不足、学习不够深入,教学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

3.散打专修课的教学时数分配

延安大学体育学院散打专修课的设置从第三学期起,共设置4个学期;每学期每周4学时,总共288学时。调查的学生中,59.3%希望延长散打专修课的学时。因为散打对力量、速度、灵敏度、协调性、柔韧性等素质综合要求较高,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散打基本功并保障学习的持续性。因此专修课的学生在进行散打基本功的学习时,教师必须从基础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教授散打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这些知识和动作的学习都需要充足的学时做保证。由于课时不足,散打专修课的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安排比例不当,甚至会出现纯技术性教学,间接地影响到散打教学的质量。散打教学不同于一般体育课教学,学生学习散打不仅是学习散打技术和理论,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武德加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德。

4.散打专修课的考核内容与方法

散打专修课的考试内容以学生击打脚靶和沙袋为主,没有散打实战比赛的内容;考核采用教师观察学生的动作表现并最终给出成绩的评判方法。接近一半的学生对此种考核方法表示不满。这样的考核内容和方法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只能片面地反映学生对所学动作的掌握程度,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教师的观察判断具有主观随意性,导致有的学生轻易得到高分,而有的学生却获得低于实际水平的成绩。散打专修课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程度、平时练习情况、身体条件和对散打技战术的实战运用能力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5.散打专修课的教学设施

目前延安大学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较少,各个体育项目设施不够齐全。在对散打专修课的场地和器材满意度调查中,有64.8%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受访教师提出购置训练散打摔法的器材设施的要求一直没有得到回应,学生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场地器材是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虽然散打对场地、器材要求较低,但散打教学没有一定的场地器材作后盾,教学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延安大学体育学院散打专修课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和防身自卫;学生对散打的认识停留在较低水平,学习散打的理解能力较差。散打专修课教师队伍较年轻,职称学历较高,所学专业均为散打,但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较少,继续学习的途径只有网络、电视等。散打专修课实践教学内容单一,理论知识薄弱;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以传统的传授式教学为主,没有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散打专修课学时不足,考核内容和方法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散打项目的场馆设施不齐全。

(二)建议

学校应加大体育场地设施资金投入,购置体育器材设备,满足体育专业学生需求,为体育专业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还应该加强散打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创造条件,提高散打专修课教学质量。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对学生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教学,引导学生系统学习散打理论和实践知识,并根据实际情况修订教学大纲,改进考核内容与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表现。

参考文献:

[1]宋亚炳。广东高校学生散打运动调研[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6):33-36.

[2]阮胜。传统武术文化在散打运动中的价值取向[J].湖北体育科技,2007(5):571-572.

[3]刘锐。中国武术文化的哲学内涵[J].四川体育科学,2000(1):9-10.

教师散文 篇五

【关键词】桂林高校 散打运动 现状调查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160-03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体育项目,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中国武术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套路演练形式,一种是格斗对抗形式。散打运动就是格斗对抗形式的一种,它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方法,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体育竞技项目。近年来,随着武术散打运动赛事不断的推进(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中泰职业拳王争霸战、武林风、昆仑决等),以及网络、电视媒体等的宣传,散打运动逐渐为民众所了解和接受。而多年来经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合作推]www.1mi.net[广,散打运动已进入全国各大高校体育课程,散打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的追捧,笔者通过对桂林7所高校开展散打运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散打运动在广西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广西师范大学(以下称广西师大)、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称桂林科大)、桂林医学院、桂林理工大学(以下称理工大)博文管理学院、桂林航空航天工业学院、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称桂林旅专)等7所高校进行调查,其中22名教师、350名学生(每所高校50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网、国家体育总局官方网站查阅近十多年来我国散打运动开展情况相关资料,为论文撰写提供理论支持。

2.访谈法。对各大高校相关体育教学教师、负责人以及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教授、专家进行访谈,以便了解桂林高校开展散打运动、散打课程教学、师资力量等状况,获得有利于论文研究的第一手材料。

3.问卷调查法。桂林7所高校有4所开设了散打课程,对7所高校教师和师生发放问卷调查,其中向学生发放问卷350份(每所高校发放50份),回收335份,有效问卷320份,有效回收率91.4%;向教师发放问卷22份(已开课高校教师7人,未开课高校教师15人),回收22份,有效回收率100%。

4.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二、结果与分析

(一)桂林高校散打课程开课情况

通过对桂林7所高校的调查,其中广西师大体育学院开设了散打专项课,设立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散打方向),并成立了散打教研室,散打专项课程的学习科学系统,对散打理论、武德修养、教学、训练、比赛、运动康复、赛事编排、项目推广等都有明确的学习要求和具体的学习目标,以此培养散打专业人才。这为散打运动进入广西中小学、高校起到了推进作用。桂林科大、桂林旅专和理工大博文管理学院则开设了散打选项课程/选修课程,散打课在这三所高校中非常受学生的欢迎,每学期开班数在8~12个班,一个班的人数在30~40人之间。而桂林医学院、桂林航空航天工业学院和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由于受到种种原因限制,没有开设散打体育课程。但值得一提的是,桂林7所高校中均有以学校团委成立的大学生武术散打社团,每学年进入这些学生组织的社团的学生数在100~300人之间,这些学生社团有固定的时间和场所进行训练,教学指导主要以学校有武术散打技能的教师和学长为主,平常这些学生社团也会联谊桂林高校相关社团进行交流以及组织一些和散打运动有关的活动。

(二)桂林高校散打课程设置情况

目前,桂林开设散打课程的4所高校中,广西师大由于授课对象主要以散打专项的学生为主,这些学生多属于体育单招而来,大部分学生有一定基础,所以上课主要以培养专业运动员为主。学生上散打课将围绕着全年训练计划进行,从理论知识学习,到基本功练习、实战对抗以及比赛贯穿全年的学习和训练,每周训练3~4次,每次3课时,每学期训练16周左右,学习训练时间为2年,每学期考核以技术组合、散打比赛为主,理论考核为辅。而电子科大、桂林旅专和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授课对象则是普通大学生,教学形式为学生按照自己兴趣爱好选课分班学习(体育选项课),课时较少(总共32学时)。这些学生大部分从没接触过散打运动,且缺乏一定的身体素质,由于散打教学内容较多,针对高校散打课每周只有一次的情况,教师在授课内容上以学习散打基本技术为主、身体素质锻炼为辅进行授课教学,考核内容为基本技术组合。这在课堂上形成了学生对散打技能的学习完全为了应付考试,而不知道如何实践运动的局面。作为学校团委组织的学生散打社团授课主要由高年级有武术特长的学长担当,散打社团教学活动每周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场所进行,授课内容以基本技术为主,学员主要以大一新生为主,自愿参与。由于散打社团教学大多在室外进行,且教练为学生,缺乏专业技术技能,训练不系统等原因影响,学员往往开始学习热情高涨,但时间一长,坚持进行散打锻炼的学生所剩无几。

(三)桂林高校散打教师师资情况

教师散打技能水平的高低是进行高校散打教学和开展的关键,在调查中发现,在4所开课的高校中(7名教师),有5人接受过散打专项训练,2人非散打专项;职称结构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助教2人;学历结构以硕士和本科为主(表1)。这说明桂林高校散打教师学历和职称都较高,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知识和较高的教师素质修养。而部分授课教师(2人)则是由武术套路教师兼任,由于兼任的授课对象为普通大学生,这些教师有武术的功底,能胜任普通大学生散打选项课的上课需要。在科研方面,各高校体育部门或教研室均没有要求教师对散打方向的科研有强制要求,以致教师对散打运动方面的科研并不重视,有关散打运动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

表1 桂林高校散打教师情况统计表(职称、学历) n=7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博士 硕士 本科

人数 2 3 2 0 2 5

百分比 28.6 42.8 28.6 0 28.6 71.4

(四)桂林高校散打场馆设施情况

对桂林4所开设散打课的高校调查表明,有3所高校(广西师大、电子科大、桂林旅专)有专门的室内专业场馆进行散打教学及训练,这3所高校设备设施齐全(配备沙袋、护具、手靶、脚靶等),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也便于教师传授各种技术技能(如摔法、腿法及对抗);说明这3所高校主管体育教学的领导对散打课程教学比较重视,对场馆及设施投入较大。另外1所高校(理工大博文管理学院)没有专门的室内专业场馆,室外的场地限制了诸多技术的教学,当遇到恶劣天气时(高温、下雨或寒冷),学生极易产生极大的厌学心理,形成应付式学习。而以各大高校学生散打社团的教学活动主要在室外空地或学生活动中心进行,教学所需的器械器材大多由学员缴纳的会费购买,质量和数量上都无法保障。

(五)影响桂林高校未开设散打课因素

在对其余3所未开设散打课的高校(15名教师)调查中发现,选择频次最高的是缺乏师资力量(10)、排在第二的是担心学生意外受伤(9)、而场地设施配套不足(7)排在第三;而没有老师选择散打课程不受学生欢迎(表2),说明桂林高校还是有很多学生喜欢散打课程,而缺乏专业教师、运动意外受伤及场地设施不足是影响散打课开设的主要原因。

表2 桂林高校未开散打课的因素 n=15

影响因素 频数 百分比

缺乏师资力量 10 66.7

担心学生意外受伤 9 60.0

场地设施配套不足 7 46.7

资金匮乏 4 26.7

领导不支持 3 20.0

不受学生欢迎 0 0

其他 2 13.3

(六)桂林高校大学生选择散打课学习动机

对桂林7所高校选择散打课学习的学生(包括3所未开课高校,取样来自学生散打社团,各50人)进行学习动机调查(见表3),选择强身健体、自卫防身、喜欢散打运动、培养意志品格占到前四位,反映出桂林高校大学生注重身心健康以及自我防护意识。值得一提的是,在已开课的4所高校调查中,有16%的大学生选择为修学分选择散打课,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部分学生认为散打运动太过激烈,对抗性强,本不想选择散打课,但因别的课程已经选满,只能选其修学分;二是散打课为室内课、任课教师要求不严、考试易过,易获得学分。

表3 学生选择散打课学习动机调查表 n=350

因素 频数 百分比

强身健体 310 88.6

自卫防身 295 84.3

喜欢散打运动 263 75.1

培养意志品格 182 52.0

结交朋友 92 26.2

修学分 22 16.0(n=200人)

其他 37 10.6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散打运动已经进入桂林各大高校,形成了专业专项课和体育选项课为主、协会社团训练为辅的教学模式。

2.体育院校散打专项课由专业教师进行教学及训练,学科系统科学合理,学生学习及训练时间充足,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普通院校由专业教师和兼项教师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以学习基本技术为主,体能锻炼为辅;普通高校授课时间少,学生所学技能实际运用有限。而学校散打社团主要由有武术技能特长的学长进行授课教学,授课以基本技术为主,有固定的授课时间,学员到课率随学习的进行而逐步减少。

3.桂林高校散打课程授课教师学历以研究生和本科为主,职称以副教授和讲师为主。

4.在已开散打课的4所高校中,3所高校需的场馆设施及器材装备齐全完善,1所高校暂缺室内专业场馆;而学生散打社团则缺乏必要的教学器材,无专门用于教学活动的室内场馆。

5.散打运动在桂林高校非常受欢迎,而影响桂林高校开设散打课的主要原因分别是:缺乏师资力量、担心学生意外受伤和场地设施配套不足。

6.桂林高校大学生选择散打课学习动机分别是:强身健体、自卫防身、喜欢散打运动和培养意志品格。

(二)建议

1.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师资力量建设是散打运动在桂林开展的关键,高校可通过招聘教师以及输送本校教师到专业院校学习和进修,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水平;加强科研能力方面建设,提高教师对科研的重视,形成以科研指导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促进科研提高的模式。

2.进行教学改革,理论教学注重“武德”培养,技术教学体现格斗对抗的效果。根据高校体育课程少的特点(一学期32学时),散打课程(选项课)授课内容可分为理论学习(“武德”培养)、技能学习(拳法、腿法为主)、实战运用(拳击、散打教学赛);考核内容以基本技术为主、实战比赛为辅(散打运动的魅力就在于格斗对抗,格斗对抗的基础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上,通过散打各种护具的使用,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条件下可进行实战教学,以此提高学生散打技术实际运用能力);散打选修课则可作为选项课的补充,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对散打运动的兴趣,教学内容以技术组合,突出表演性,教学形式上应体现出实用性、娱乐性和趣味性,在寓教于乐的情境中培养学生长期从事散打运动锻炼的习惯。

3.重视学生散打社团管理的建设。学生散打社团是校园散打运动开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通过上课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学生教练员,定期对散打社团进行教学和指导,协调学校场地和器材资源,为社团宣传及开展各种散打为元素的活动提供便利。

4.加大对散打基础设施的投入,吸引学生参与散打运动。散打教学班级一般30人,按手靶、脚靶、拳套各40个/付,单价60元;沙袋6个,单价1200元;散打护具10套,单价350元;散打垫子50元/M2,100M2为例;以及散打馆所需的一面镜子,所有设备器材共需经费2.5万元左右。加大高校散打基础设施的投入,专业的器材能减少学生在学习中出现意外受伤的情况,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而专业的场馆是进行散打各项技术教学的基础(利于腿法、摔法的教学以及教学比赛的进行),也是吸引学生参与散打运动学习和锻炼的要素之一,为开展各种以散打为元素的活动以及散打运动在高校开展提供场地保证。

【参考文献】

[1]卓磊。山东省高校体育院系武术散打专项选修课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1(6)

[2]卿光明,孙婷,邬明洪。成都市高校武术散打的开展困境和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5)

[3]刘冬。高校武术散打运动多元化推广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3(10)

[4]陈诗强。广西高校武术散打项目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1)

[5]黄晓鹏。福建高校开展武术散打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5(1)

教师散文 篇六

关键词:散打教学 普通高校 训练

散打运动可以提高学生协调性、柔韧性和灵活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可以坚定学生的意志,应当运用于各个高校的体育教学当中。随着散打运动在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上的开设,无论是在教学方法、手段上,还是在学校指定的教学制度和计划上。甚至及散打教师自身专项素质上都出现了很多不足之处,需要结合实际进行改进。

一、普通高校散打课课堂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在普通高校的散打课堂上,教师并没有对散打文化以及散打精神在学生们之间进行传播和宣传,相反比较看重的是,在课堂中对动作的准确度过度重视和强调,在考核中也是这样。没有将散打丰富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的武术精神向学生们进行介绍。散打运动要想将来能够很好地在高校教育中发展,就应该记住中国传统武术教育的精髓,必须加强对散打文化的宣扬,培养学生对武打的热爱。

(二)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目前普通高校散打教学采用的还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成为散打教学中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并没有利用当代多媒体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学习兴趣,缺少学习散打运动的动力,甚至产生厌倦的心理。所以一定要对散打运动教学模式进行革新,要丰富教学手段,改变散打运动教学模式单一乏味的现状。

(三)散打教师师资力量较弱

目前很多高校散打运动的师资力量都比较弱,学历低、技术水平低是散打运动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老师年龄和性别的组合也很不合理,在散打课堂上基本是见不到几个散打女教师。在今后的高校散打运动教学中,应提高散打运动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人数,提高散打教师的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四)课时安排不合理

经过调查研究,真正用于学习联系单的课时只有12周左右,而在这12周的过程中,学生们还要进行大量的基础理论和各种损伤预防知识等内容,想要完成任务,课时量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集中所有的课时时间来教散打动作,并不留出充分的时间来让学生们消化学习的内容,这样一来就会造成散打动作变形、技术不规范等问题,最后也就不能达到预定的成绩,所以,改变课时和教学内容变得十分重要。

二、将散打教学的策略进行完善

(一)对散打运动进行大力的宣传

对散打运动进行大力的宣传,学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散打有一个比较清洗的理解,学生了解散打运动,那么这项运动就会发挥其强身健体的功效。要学会采用网络、媒体等多种方式来发展宣传散打运动,让学生们充分理解到散打运动的人文精神,使散打运动融入到学生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可以让散打运动在校园一直发展下来。

(二)改革散打运动的教学模式

变革散打教学体系,首先,应继续完善对散打运动的教材编写,教材的编写不仅要适应散打运动本身的特点,还要适应学生学习规律特点,由专门的散打运动方面的专家结合已有的教材和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要符合科学性、时代性、和可持续性。只有具有有了完善的教材的指导,教师才能根据教材进行有目的性的散打教学,散打运动教学的教学成绩才会提高。

(三)散打运动师资力量应该给予提高

普通高校要特别注意散打运动教学师资力量的建设,一方面引进散打专业的专职教师,另一方面对现有的散打运动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同时改进和完善散打教师的教学方法,将现代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教学技术引入到散打运动教学中,大胆的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把提高学生对学习散打运动的兴趣作为重点,不能忽略对学生的武德的培养,不能只重视学生在散打运动技术水平上的提高,重要的是让学生还可以在道德修养上得到自我完善,促进学生成为在德、智、体、美、劳上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应该是高校散打最终的目的。

(四)散打运动教学的场地器材建设应该进一步完善

场地和器材是专业体育运动教学的基础结合保障,同时又可以更好的贯彻教育方针,有利于促进学校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多能型人才,近年来,高校体育馆的建设都已趋近完善,这个措施使教学的空间更加广阔。因此,高校应该利用这一有利条件,进一步开辟出散打运动教学的独立空间,并要配备好散打垫、沙袋、保护器具等器材,保证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安全,尽量将安全隐患缩小到最小。

(五)散打运动教学实行分层教学模式

学校应该针对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教学方法来完善散打教学模式,开设散打专项课,使那些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更好更快地进步。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机能和学习基础等条件,集中进行散打专业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还要显著增加散打课程的课时,以推进散打教学的普及和发展。

三、结语

在高校设置散打运动教学可以促进散打运动的发展,这也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求相对应,普通高校应该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对教师的散打教学水平进行严格的要求,加强散打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让散打运动可以在高校蓬勃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 赵昆。普通高校散打课教学常见问题分析[J].今传媒,2010,(12):183+187.

教师散文 篇七

老师的窗前,有一棵米兰,悄然绽放,清香悠远;老师的窗前,有一盏灯光,与月亮相拥,赶走了黑暗。

那挥毫泼墨的手笔,正书写明天的画卷;那摇曳的身影,是在学子习作中,寻找弄潮儿的波澜。这时而发出的声音,就是老师的轻轻自言,叫绝拍案,为绝妙的句章而惊叹;这时常翻阅的书斋就是桥梁一线,连接着遥远,承载着期望,带着学子走向科学的顶端。

老师的窗前,总有一种灿烂;老师的窗前,凝结着一个心愿。遥望老师的窗前,心存感激,学子永远把可敬的老师牵念。老师的窗前,寄托无限;老师的窗前,与大海相连。学子是海的浪花,老师就是浪的依恋。

无论生活的路有多远,学子的身后,总有老师注视的双眼。生活在知识的丰富中多彩,岁月在老师辛勤的汗水中盛满。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老师是力量的耕耘者,这世界因老师而精彩,这土地因老师而灿烂。爱洒讲台,灰聚烛燃;春华秋实,桃熟流丹。老师的窗前,有一棵米兰,悄然绽放,清香悠远。【您正浏览的文章由(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米范文为大家整理的7篇《教师散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最新范文

101 48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