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党团范文>总结报告

团员个人自我总结优秀4篇

2024-02-12 10:58:18

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如下是一米范文勤劳的小编为大家整编的团员个人自我总结优秀4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团员个人小结范文 篇一

二、课题的提出:

1、背景及理论依据:

(1)《邓小平理论概论》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必然的战略选择。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文化氛围和舆论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因此,推动团队员精神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2)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现在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所以,塑造团队员的组织意识势在必行。

(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事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在《面向21世纪市中小学新课程方案的设想》的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要以德育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全面素质;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为此,要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目标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故而,塑造团队员组织意识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便应时而生了。

(5)在中青发[2005]26号《关于在全团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意见》中指出“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精神传达贯彻到团员青年中去,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永远跟党走”,是共青团的神圣职责。”不仅如此,我们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构筑广大团员的精神支柱,自觉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切实增强政治意识;保障和维护团员的基本权利,明确团员的各项义务,提高团员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切实增强组织意识;引导团员在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团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增强模范意识。”中青发[2005]2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接着指出,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有机结合,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要把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组织巩固、具有内在活力的坚强集体。

根据这两份文件,“团队组织意识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的提出更具备了时效性。

2、本校现状反思:

(1)淞谊中学是所公办初级中学,有队员1146名,其中团员221名,团青比例40%。连年升学考成绩优异。因此,有些学生重视智育忽视德育。更有些学生性格中有呈现自私、自大,却又敏感脆弱,难以与他人交流的特征。如何引导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协作、学会倾听、学会奉献,进而享受协作的快乐,分享的快乐,是我们新时期团队工作在组织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在工作中,我们发现队员大多都有积极向团组织靠拢的意向,但一旦入了团,有部分同学就会放低对自我的要求。对此,我们屡次教育;问题却屡见不鲜。如何使学生的团队组织意识以“可持续性”的态势发展下去,如何将党的火炬代代传承下去,成了我们在组织建设中急于需要突破的工作瓶颈。

(3)在团队组织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要学生的组织意识成长,没有教育、教学的氛围是不行的,因此,保证教师的组织意识,尤其是教工团员组织意识的与时俱进成了保证学生组织意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不仅如此,淞谊中学的党支部和工会都曾被评为区先进组织,团队工作也有一定的基奠,如何更有效地应用这些资源,为团队组织建设服务,建立长效机制,从教学相长的角度出发,塑造教师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来促进团队员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是我思索的另一项问题。

因此,本课题拟求建构初中团队员组织意识“可持续发展”的体系,依托校本特色项目——“党的火炬,代代相承”主题特色活动,结合时事主题活动,整合性地开展活动,探索能“切实”“务实”地促进团队员组织意识发展的方法。

三、课题界定:

“可持续发展”(也称“永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1996年同志指出:“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目前,“可持续发展”被使用于各个领域之中。

“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我们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文化氛围和舆论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摘自《邓小平理论概论》

四、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目前,“可持续发展”被使用于各个领域之中,更多的是使用于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对于初中团队组织意识“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研究的论述,还尚未发现。因此,就目前情况来看,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构建初中团队组织意识“可持续发展”体系的网络和内容,并依托于“党的火炬,代代相承”主题特色活动,整合时事主题活动、组织章争章活动、团校学习等多种活动阵地,以及“绿色风”特色活动和“礼仪社”拓展尝试活动,以人为本,立足实践,促进初中团队员组织意识的可持续发展的成效性和长效性。

2、通过研究,形成一套确保初中团队组织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运作、保障和评价机制,让团队员在“党的火炬,代代相承”主题特色活动中,认识团组织、学习团的相关知识和时事精神等,体验组织活动中的协作、奉献、关爱等情感,陶冶自我的情操,培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引导团队员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达到实现初中团队员组织意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以期保证党的先进性,保持国家的振兴。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网络:

1、理论网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团中央的26号和28号文件为准绳,以“二期课改”的三维目标为立足点,遵循“学生自我发展心理学”的规律,从个体的“自我肯定”出发,引发“自我调节”,最终实现“自我发展”,搭建运作平台。

2、运作平台(手段网络):

自我发展

组织意识(例:感悟、体会)

自我调节自我调节

认识技能(例:团校学习)自我肯定态度情感(例:感恩主题活动)

在实践操作方面,我们遵循学生的自我发展心理学规律。根据李晓文的《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主体有“自我肯定”的需要,由这个轴心出发,引出了“自我调节”与“自我发展”。

正是因为自我需要及其满足情形的存在,在可能在与主体有关的各种情境中产生情绪体验。自我的需要是产生自我调节活动的动机,它具有双重作用,不仅激起自我调节的驱力,而且还是自我调节的导向。所以,从“自我肯定”的需要出发,创设各种情景,激感体验,是激起自我调节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在实践运作的基点中,我们确定了态度情感体验类活动。即通过体验,来培养态度情感方面的活动,这包括了团章学习小组中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包括红领巾广播中的“感动你我二三事”专题宣传,也包括了“感恩生活、树我责任”的主题系列活动等。

另外,依据自我意识的发展的研究规律:随着自我认识水平的发展和个体经历的积累,对于客观事件或刺激形成了不同的主观意义理解,这种特定的意义认识会形成个体不同的自我调节性反应。所以,重视认知技能的培养是激发自我调节的另一种重要途径。为此,实践运作的另一基点是认知技能类活动。这包括以团校学习和以团章学习小组形式为主的专题团学,包括团总支干部例会中的“先锋论坛”,也包括以“做个与时俱进好老师”为主题的,针对教工团团员的教学评优活动和与工会合作的教育教学综合素质大赛等。

之后,立足于两大基点的活动,完成感悟类反馈。因为感悟,是形成意义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体验和理解结合的结果,是情绪和认识在心中的碰撞和升华。在实践操作中,我们的反馈形式常常以心得体会、小报制作或向中队辅导员(团支部书记)汇报自己思想认识等形式来检验团队员的组织意识发展程度,以此来达到来促进团队员组织意识可持续发展,即“自我调节”直至“自我发展”的目的。

然而,自我调节并不都倾向于自我提高,除了自我提高动机外,还要受自我一致性倾向的驱使,坚持和肯定自我的一致性,证明自我的概念和意向。在适应良好的人身上,自我提高与自我证明的倾向是吻合的。但是,在适应不良的发展较差的人身上,自我提高和自我证明的倾向就产生了对立。因此,自我发展是一个不断整合的过程,就是说不是直线上升的过程,而是螺旋式前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不断出现的新的冲突而发展的。而且,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调节水平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从无意识的预感反应,走向有意识的评价调节,再朝着综合性调整和有意识努力的方向发展。故而,在实践运做中,我们要常常以“反省思维”来面对现状。

反省思维,即杜威提出的意图性思维,具有手段——目的功能。而刺激反省思维的条件,则是对现状与期望间差异觉察产生的心态——“一种犹豫、怀疑、困惑、困难的心灵状态。”其结果是寻找反馈——“一种搜索、捕获、探索和发现能够解决怀疑,处理困惑的活动”。

这样,在操作中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一周现状反思”和“短板成长记录”便集中体现了“反省思维”的实践。

但是,自我发展除了与认识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外,还与个体特有的人际交往经历有关。因为,人总是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形成对事件意义的认识的,个体的人际交往经历也会影响对事件主观意义的理解。所以,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师生和伙伴关系,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环节。

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实际上也是形成学生的自我对象关系的过程。学生在师生关系中获得镜像性和理想性自我对象的支持,然后形成自我独立调节的力量。而良好的伙伴关系可以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推动、驱策和引导等各种影响。这些影响的产生也要以伙伴关系的情感联结为基础。当学生将自己视为集体中一名先进分子时,他对事件的意义感受就提升,对一般学生不一定具有激发意义的情境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因而,本校的“携手活动”和“感动你我二三事”的报道等活动都集中体现这一心理发展规律。

总之,从“自我肯定”的需要出发,立足于认知技能类活动和态度情感体验类活动两大基点,通过“自我调节”的心理规律,完成感悟体会反馈类活动,体现学生组织意识的发展,最终实现“自我发展”的规律。这不是单纯地单向性发展规律,而是螺旋式上升,不断循环的规律。因为,前阶段“自我发展”的终点是下一阶段“自我肯定”需要的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才能达到促进团队员组织意识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保障机制:

为了活动有效地开展,促进团队员组织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成效性和长效性,我们以“学生发展为本和让团队员在学习生活中切实、务实”为原则,以注重全员性和差异性为实践原则,建构了一些符合校本实际的保障体系:

1、构建多级网络:(全员性和差异性原则并重)

党支部书记教工团支部委员和各中队辅导员

团总支书记

德育分管领导大队辅导员各学生团支部书记各团支部团学学

我们立足于延续党团队一体化的模式,一如既往地组织党员与教工团员协议结对,让教工团员与优秀团员结伴,让优秀团员引导带领团员,全团带队,从树先锋开始,体现先锋的示范作用。(这主要与争章活动相结合,在活动的过程中,倘若有团员自动帮助一名队员,或者队员在这“携手活动”中成长了,并主动向中队辅导员、团支部书记汇报自己的思想认识的,我们就给予他组织章的奖励。)

为了保障各项活动更好地实施,促进团队员的均衡发展,我们以“构建全面的辅导”为目标,渗透“多级网络”。即在党支部书记和德育分管领导的引领下开展团总支工作,同时团总支负责协调教工团支部委员和各中队辅导员支持各团支部的工作。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要求每位团支部书记都要承担好“辅导员”的角色。即关注好团队员的学习、生活、作风。有问题的可协同中队辅导员、甚至是团总支书记共同解决。每月由团章学习小组长,组织团员和入团积极分子以小组的形式,学习团章和时事精神,开展“先锋论坛”记录团队员的学习心得,并及时将小组活动中无法解决的问题上报给所属团支部书记。

2、健全团总支干部和中队长例会制:(全员性和差异性)

从健全团总支干部例会制入手,构建全面的辅导。在每月召开团总支干部例会的同时,我们邀请党支部书记和德育分管领导、各中队辅导员列席会议,充分体现党组织和校方对我们团工作的支持;另外,请大队部督察部部长做到会情况记录与反馈,以确保会议精神的传达。

3、推优入团,实行“关注”体制。(差异性原则)

在发展新一批的团员、回顾老团员的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联合中队辅导员建立了辅导机制。即:团员的发展由团章学习小组长进行关注,发现成长中的问题,及时上报团支部书记,进行思想工作教育。可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上报给中队辅导员,直至团总支书记,进行思想再教育。我们的目标是“关注团队员的成长,解决困惑,规范行为,树立先锋”。为此,我们的团队干部、中队辅导员、教工团员都要本着“以人为本”、“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对团队员进行批评和帮助。

(三)内容:

1、认识技能类活动:

每月召开团总支干部和中队长例会:

1、各团支部书记、中队长在会前进行近期本支部现状调研,发现问题;

2、在例会的“先锋论坛”部块,提出问题;大家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3、结合“评优”,进行优秀团干部、队干部工作理念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建构党团队一体化的活动:携手协议

团章学习小组进行专题团学

利用广播广泛宣传荣辱观,并坚持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进行“荣辱观”主题演讲

进行“聚焦八荣八耻”的主题橱窗宣传

配合与社区关工委协作的“大手牵小手、绿色进社区”的“绿色风”志愿者实践行动

召开团总支会议,请优秀学生团员交流经验,教工团的新长征突击手员发言勉励。

我们大队部宣传部和信息部的同学在教工团宣传委员的带领下维护校本团队网页,

区少代会的筹备工作

团校学习

组织学习部分待人接物的礼仪

教工团员

教学评比

联合工会组织教育教学综合素质大赛

参与学生优秀团报甄选、团校授课

2、培养态度情感方面的活动:

团章学习小组中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包括红领巾广播中的“感动你我二三事”专题宣传,

各团支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关注团队员的成长,解决困惑,规范行为,树立先锋”的辅导机制

“感恩生活、树我责任”的主题系列活动:

感恩教师、感恩社会、感恩祖国、感恩伙伴

与政教处合作,协同督察部,建设“无纸屑”校园

开展“手拉手、送温暖”主题活动,创建“和谐”生活。

与政教处合作,在全校推广“微笑问候”

3、组织意识反馈类活动:

“先锋论坛”记录团队员的学习心得

团章学习小组长完成“团学小组一月现状实录与反思”和我为“支部”献一计。

每月制定“短板”成长记录。

“知荣辱、明认识、常反思、促发展”的主题整改方案

“树典型表彰”、主题小报制作

进行“整改”阶段自查,同时配以大队部督察部的检查工作与反馈

例:团章学习小组的学习:

我们先从细化入团申请调查表入手,结合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扩展各团支部团组织活动对象:将本中队的团员和入团积极分子都吸收到团组织的活动中去。即在全校的每个中队成立两个以上的团章学习小组,组织团员和入团积极分子以小组的形式,学习团章和时事精神,并开展“先锋论坛”记录团队员的学习心得,同时在组织活动中对自我每周的生活进行总结,切实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反思中追寻成长。(其中,对于预备年级的入团积极分子,我们主要用组织章的形式加以表彰)。

其次是丰富学习内容。我们汲取增强团员意识教育中的经验,将学习内容的范围从团章学习向以故事的形式学习伟人事迹、学习时事精神,阅读《青年报》、《中国青年报》等方面延伸。并定期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最后由团章学习小组长完成“团学小组一月现状实录与反思”和我为“支部/中队”献一计。

再次,各团支部书记或中队长依据团章学习小组的“团学小组一月现状实录与反思”和支部/中队实际情况,针对支部和中队存在的集中问题,每月制定“短板”成长记录,思考解决方案,指导下月的工作开展。

(四)评价:

在这整年的实践活动中,评价体系的构建是通过几项阶段性评价和以学期为主的总结评价为主。

阶段性评价:

1、团章学习记录:是以小组为单位集中反映团队员学习情况、反思情况的记录。每月一次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定期的评价反思过程。不仅如此,“团学小组一月现状实录与反思”对小组的共有问题进行了记录与反思评价。

2、“短板”成长记录:它是依据团员个人整改方案,征集本支部团员的共有缺点,进行现象归类,再开展对现象起因、解决方案的探究。然后在团总支例会的“先锋论坛”部块中进行讨论,群策群力,商讨解决方案。最后由各团支部制定“短板”解决方案和计划,以一个月为阶段,进行“短板”阶段实施现状与反思总结。同时,配合大队部督察部的检查工作,规范团队员行规。

是个理论反思与实践检验相结合的支部评价制度。

3、大队部督察部行规普查:是个由各中队督察委员组成的普查体制,每星期调换检查的中队,每周反馈普查情况,分团员、队干部、队员三块进行反馈。对于情节严重的给予点名批评并协同该中队辅导员共同教育。目的在于体现组织建设的成效。

4、组织章的考章:组织章作为“党的火炬,代代相承”主题活动的校本特色章,主要是针对预备年级的队员和其他年级的入团积极分子。因为对于党团队一体化体系中的团员带队员的“携手”活动,我们是主要用组织章的形式加以表彰的。一方面,在团章学习小组的记录中会有活动记录;一方面,以“携手活动”中成长的队员主动向中队辅导员、团支部书记汇报自己的思想认识的,我们就给予他组织章的奖励。同时,于学期末在成长记录上以“加星”章反馈。每中队的争章明星还要做成版面张贴于队室。组织章的获得数量作为入团积极分子入团时的参考依据之一。

学期总评:

这主要分成以团章小组长和团支部书记、中队长为主的优秀干部表彰和优秀队员表彰两种。干部表彰依据大队部组织部的记录考核以及督察部的检查情况来定。队员表彰主要依据督察部的检查情况、红领巾广播“感动你我二三事”的事迹报道情况和组织章的争章情况来定。

七、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团章学习小组中的“先锋论坛”和干部例会制中的“先锋论坛”,调查“队员努力要入团,但入了团却会放松对自我的要求”这一现象存在的内因与外因和阶段性团队员中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2、行动研究法:通过阶段总结、现状分析、短板成长计划制订与实施,不断地反思、修正,对建构初中团队员组织意识可持续发展体系的网络、机制、内容、评价进行完善,促进成效性和长效性。

3、经验总结法:对已有经验的分析提炼,对阶段经验的分析反思,形成有实效性的经验。

八、研究阶段:贯穿于课题的研究始末,通过三阶段的活动实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构建多级网络:

党支部书记教工团支部委员和各中队辅导员

团总支书记

德育分管领导大队辅导员各学生团支部书记各团支部团学学

2、全面建构“党团队一体化”即“党建带团建,全团带队体系”:

以签协议的形式让党员、教工团员、优秀学生团员结对学习;以组织章争章活动的形式让团员和队员“携手共进”。

3、成立团章学习小组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本着整合主题活动、组织章争章活动和团校学习的原则,以“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

上半年:开展“我在大家眼中,先锋在我心中”的主题活动,包括团支部、中队活力大行动、“五四——做个好团员”、“做个与时俱进的好老师”。

下半年,九月开展“感恩生活,树我责任”主题系列活动;十月开展“火炬传承,看我光荣”主题系列活动;十一月开展“推优入团,赋我使命”主题系列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反思阶段)

完成经验总结论文

八、预期成果:

1、从人本上、从实效上、从长效上拓展本校“党的火炬,代代相承”主题特色活动的内涵,促进学生团队意识的可持续性发展。

2、完成论文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组长:瞿珍真(负责课题研究、课题计划、课题实施与课题总结)

组员:凌晨(校方资源保障)

陈静燕、程洁(个案调研、方案重点实施、活动实施推进、阶段性总结)

十、课题保障机制:

1、由校党支部全力支持

2、每月与校科研主任探讨课题实施进程

团员个人小结范文 篇二

一、思想政治教育

1.我院以各团支部为单位,组建各种理论学习小组,小组机构健全,指导有力,小组定期开展学习讨论会等,活动内容丰富,提高了青年团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成效显著。

2.围绕党的十七大召开等社会上广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以组织团员青年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会、参观、写观后感等方式,深入开展爱国爱党教育活动,引导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肩负起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3.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组织全院各支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认真学习,并做了学习总结报告,卓有成效。

4.深化和巩固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成果,把团员意识教育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持之以恒,使共青团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使全院团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进一步发挥。在前两年“团员意识教育”的基础上,我院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于2007年开春之际进入了总结提高阶段。我院在第一、二阶段广泛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在第三阶段中引导广大团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重点剖析自己在思想、组织、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进一步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同时,还广泛征求了对团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各个年级团总支和团支部团员上交的团支部团员现状分析材料和对团组织的建议和意见进行了汇总、分类。经过三个阶段的教育学习,我院广大团员青年受益匪浅,在思想意识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5.建设了**共青团网站,设有网上团校、交流平台等,定期更新,以网络媒体宣传**学院团学工作,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切实有效服务,形成一道成熟的工作流程线。成为我院宣传团学知识、团结广大团员青年奋斗的阵地。

6.为及时掌握共青团员思想状况,在每学期结束前组织学生做好学期总结及开学之际组织学生做好返校思想汇报。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期间,我院尤其注意做好稳定工作,及时了解和反馈学生有关信息,效果显著。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防范于未然。

二、团的自身建设

1.成立学生团委会。在专职教师团干部暂时无法配备的情况下 ,我们从基层团支部选拔了一批优秀学生团干部,于2007年6月成立了学生团委会,下设立综合处、组宣处、网络处等,专门从事团务管理和团建工作等。利用校团委的培训班、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十七大召开等多个机会,对团干部进行培养。我院分团委现有团支部262个,包括学生会支部1个,学生社团支部一个,04级团支部62 个,05级团支部 66个,06级团支部 68个,07级团支部 64个。每个支部设支部书记一名,组织、宣传等委员各一名。分团委指导每个支部根据自己情况分设若干团小组,每个小组一名组长,采取逐层负责制,运作灵活。各团支部和团小组配合着我院分团委的工作,使得工作效果更加突出明显。每隔两个星期定期召开团支部会议,及时掌握各个支部的工作状况并及时传达上级下派的任务和工作,做好指导和监督工作。

2.团籍注册、团费收缴、团员组织关系转接等工作做得认真、及时、规范。切实做到团籍注册程序规范、团费收缴人数与金额相统一、团员组织关系转接井条有序。

团员个人自我总结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团体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问题,但大多都是从探讨其影响因素的角度出发,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其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却很少见,有鉴于此,本研究在考察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特点的同时,提出运用团体训练的方式来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水平,进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一、研究目的与假设

(一)研究目的。对主观幸福感低的大学生进行干预,检验以提高主观幸福感为目的的团体训练的有效性。

(二)研究假设。以提高主观幸福感为目的的团体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水平。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采用《综合幸福问卷》(GWB)对大连市某大学586名学生(男女比例平衡)进行幸福感水平测评,并从中筛选出幸福感发展水平低的28名学生作为被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14人,控制组14人。

(二)研究工具。《综合幸福感问卷》(GWB)是用来评价被试对幸福的陈述,得分越高,幸福感越高。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使用频率。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再测信度分别为:0.87、0.86、0.90。

(三)研究设计。实验组学生进行主观幸福感的团体训练,控制组不实施任何处理。(表1)

(四)干预过程。实验组在两名指导教师带领下,每周参加一次以提高主观幸福感为目的的团体心理训练。同时,控制组只进行常规的活动课训练。根据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低的心理原因、心理和行为表现,精心设计主观幸福感团体训练活动方案,训练方案包括“八次活动、四个阶段”,每次活动持续一小时。

团体名称:提高主观幸福感团体训练营。

团体目标:帮助团体成员全面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接纳他人。帮助团体成员找到自我价值,增强自我价值感。增强成员在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的信心,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其幸福感,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团体训练过程:

1、准备阶段。这是第一次活动。在这个阶段,指导教师引领成员互相认识,消除他们的紧张、陌生感与焦虑感,提高他们对团体活动的兴趣,形成良好、融洽的团体活动氛围,并初步建立团体,使成员初步形成并体验到对团体的归属感。

2、实施阶段。实施阶段包括六次活动,也就是第二次至第七次的活动。指导教师要求每次活动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围绕整个训练主题逐步深入地开展活动,进而实现训练目标,六次活动的主题依次为:(1)自我探索:增强团体凝聚力,提高对团体的信任感,鼓励成员的互动和了解,使成员在和同伴的相互作用中完成初步的自我探索;(2)认识自我:促使团体成员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熟悉,进一步增强团体凝聚力,通过从同伴那里获得的支持、肯定和积极反馈使成员更加充分的认识自我,提高自我价值感和被其他成员、指导教师肯定和认可的感觉。主要通过热身游戏、团体协作游戏和成员初步自我探索活动;(3)悦纳自我:运用语言和行为的训练,鼓励团体成员对彼此的身体、表情、动作做出积极的回应,改善成员对自己外表、身体、行为举止的接纳,进一步增强被同伴、指导教师肯定和认可的感受,从而提高成员的自信,提高主观幸福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4)挑战自我:利用团体动力,激发成员潜能,使成员体会到和同伴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完全可以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增强成员的能力感和价值感;(5)积极归因训练:运用归因训练,引导成员改变思维认知方式,帮助成员对生活中的事件或行为进行积极正确的归因,进而增强自我价值感;(6)积极应对训练:引导成员思考他们在什么情境下更容易产生压力、挫折体验,面对压力的反应以及给他们带来的影响。通过练习帮助他们学会缓解压力,自我放松,引导成员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进行积极应对。

整个过程中都强调成员及指导教师之间的积极反馈、支持合作与理解,使团体成员感受到更多的来自他人的支持、认可与尊重,这大大增强了个体的自我价值感、自我能力感以及自我悦纳感,使个体能够更加积极地对自己进行评价和体验。每次活动结束后都留下家庭课后作业以巩固团体训练的成果。

3、结束阶段。第八次活动也就是最后一次活动为结束阶段,在此次活动中应该注意处理好离别情绪,进行总结,使成员能将所学所感带到现实生活中,延续团体动力的积极作用。在活动结束后再次应用《综合幸福感问卷》进行后测。

4、追踪评估。实验结束1个月后,为了评估干预的保持效果,对实验组与控制组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进行再次测评。

(五)无关变量的控制。我们将团体训练设置在下午活动课时间,团体训练打乱了原来的行政班级顺序。对于实验组学生来说,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也在活动,从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实验者效应。

问卷调查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在班级中由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这样避免了作答时的内部比较和外部比较对学生自我的影响。为了避免学习效应,后测问卷的题目顺序、打印格式与版式均与研究一中的问卷不同。

(六)统计方法。采用SPSS13.5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

团体训练干预结果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定性方法包括主试的观察记录、团体成员家庭作业的评估以及团体活动结束后进行的访谈调查。定量方法则是在团体训练前后用《综合幸福感问卷》进行测量,将两次测量得分进行差异检验。

(一)团体训练前实验组和控制组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比较。团体训练前,实验组与控制组在《综合幸福感问卷》上的得分差异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两组在幸福感总分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两组被试实验前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具有同质性。(表2)

(二)团体训练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比较。为了进一步证明团体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的促进作用,在团体训练后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幸福感总分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在幸福感总分上实验组都极其显著地高于控制组。这表明,团体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有显著的影响。(表3)

(三)实验组与控制组团体训练前后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比较。比较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团体训练前后《综合幸福感问卷》总分差异,结果如表4所示。在前测和后测中,实验组的幸福感总分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且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这表明,实验组总的幸福感水平获得了显著提高。而控制组在前后测的幸福感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也就说明,控制组的幸福感水平在团体训练前后保持稳定。(表4)

(四)实验组的追踪评估结果。为了进一步说明团体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的长期而稳定的效果,本研究在团体训练结束1个月后,对实验组进行了追踪评估,结果如表5所示。前测与后测以及前测和追踪后测在幸福感总分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后者得分显著高于前者。而后测与追踪后测的比较中,幸福感总分都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经过团体训练,实验组总体幸福感水平都获得了显著提高,并且得到了巩固和保持,主观幸福感的团体训练活动对实验组产生了积极影响。(表5)

(五)训练后成员自我总结。在最后一次团体训练结束前,团体中的每位成员对整个团体活动的感受及收获做了总结。从成员的自我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出团体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每位成员在活动中几乎都体会到了高兴和愉悦的心情。在每次活动结束后的“收获园”中,有很多成员提到“今天我很快乐”之类的话;2、大多数成员能够敞开心扉,结交新的朋友,其人际关系获得了提升。主观幸福感低的个体往往比较自卑,他们别别人不信任,将自己囿于狭小的朋友圈子里。甚至是自我的世界里。随着训练的进展,大多数成员学会了将自我展现给他人,也乐于与人交往,他们的交友范围也有所扩大;3、能够重新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这一点在他们的自我总结中体现的很明显,正如有的成员陈述:“原来我也有很多优点”;4、成员错误、极端的归因方式得到了纠正与改善,也能够积极应对自己所遇到问题和压力了,能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去面对挫折;5、绝大多数成员能够克服自卑,变得更有自信了,对生活和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和期待,也充满了热情。

另外,在团体训练结束后,大多数成员认为自己在活动过程中很愉快,增强了对自我的了解,增强了自信心,而且所有的人都表示愿意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有这样的活动仍然积极参与,也表示尽力将团体训练活动中学到的运用到以后的日常生活、学习中。

四、讨论

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生中坚力量,是我国社会文明发展的推动者,是主流价值观的塑造者和载体。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大学生的培养质量成为重中之重。而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不但体现在学业、技能、思想方面的进步,还要体现在其心理水平的健康及心理素质的提高。本研究采用量表评估、量表追踪评估、成员自我评估以及领导者对团体成员家庭作业的评估等领导者的观察记录评估手段对训练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团体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

[2]张晓文。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个性发展及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7.2.

共青团员个人总结 篇四

9月26日,市气象局团支部到黄山市气象局就如何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进行了交流学习。通过学习我们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一是增强意识。坚持用科学理论构筑广大团员的精神支柱,自觉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切实增强政治意识;保障和维护团员的基本权利,明确团员的各项义务,提高团员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切实增强组织意识;引导团员在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团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增强模范意识。二是活跃工作。进一步提高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不断提高团的工作水平。

9月29日,xx市气象局召开了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会议有四个内容:

1、周述学局长宣读了共青团蚌埠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的《关于在市直机关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并做了动员讲话;

2、团支部负责人宣读了《蚌埠市气象局团支部关于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关于成立蚌埠市气象局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通知》;

3、团员青年围绕如何增强共青团员的组织意识、政治意识、模范意识和局里如何为青年创造有利于脱颖而出的宽松环境展开了热烈地座谈;

党支部主要负责人做了总结性发言强调我局要通过这次主题教育活动,努力实现“增强意识、健全组织、活跃工作”的目标,不断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使我局共青团组织成为战斗的堡垒,使团员青年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实践者。

10月8日上午,市气象局团支部就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再次召开了支委会。会议总结了前一阶段的主题教育活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团员队伍和团支部建设的基本状况,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活动方案。

10月8日下午,市气象局结合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召开了团员青年座谈会。党支部主要负责人要求团员青年要切实增强共青团员的组织意识、政治意识、模范意识,通过活动努力实现“增强意识、健全组织、活跃工作”的目标,不断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使我局共青团组织成为战斗的堡垒,使团员青年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实践者,为蚌埠气象事业多做贡献。

10月24日,组织团员青年学习党章、团章;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文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并进行了讨论。

10月25日,组织团员青年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的讲话、胡锦涛总书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团十五大精神等文章。并整理、归档了青年书屋的所有图书。

2006年11月7日,市气象局团支部为了将“增强团员意识”落到实处,开展了“增强团员意识、救助春蕾女童”活动。到市妇联落实了资助“春蕾女童”。大庆路小学一年级的孙梦婷同学,今年六岁,父母均为有重病在身,无工作能力,家庭生活非常困难,交不上学费,面临失学的危险。龙湖区长淮卫镇司马村的杨郁同学,三年级,今年八岁,父母离婚,父亲在外地打工维持生活,和奶奶一起生活,家庭生活非常困难。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局的团员青年进一步了解社会,奉献爱心。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服务意识,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全面充实和提高自己。

最新范文

109 18374